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汗

阳汗

证名。指热汗。《景岳全书·杂证谟》:“阳汗者,热汗也。……阳证自汗盗汗者,但察其脉证有火,或夜热烦渴,或便热喜冷之类,皆阳盛阴虚也。宜当归六黄汤为第一,保阴煎亦妙。其或阴分虽有微火而不甚者,宜一阴煎加减一阴煎之类主之。其有心火不宁,烦躁出汗者,宜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生脉散之类主之。又有本非阴虚,止因内火熏蒸,血热多汗者,宜正气汤黄芩芍药汤清化饮之类主之。”参热汗条。

猜你喜欢

  • 槐蓝

    出《本草拾遗》。为木蓝之别名,详该条。

  • 五眼果

    见《广西中草药》。为广枣之别名,详该条。

  • 饮郄

    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于胸部第六肋间隙,距前正中线六寸处。主治肠鸣,腹满,胀痛,肋间神经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腋疽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即米疽。见该条。

  • 酸汤杆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 铁烛台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 薏苡仁酒法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方。薏苡仁、牛膝各二两,海桐皮、五加皮、炒枳壳、独活、防风、杜仲(姜汁炙)各一两,白术半两,干地黄二两半。为粗末,入绢袋内,用好酒五升浸,春、夏、秋、冬各十四天,夏月分作数剂,分别

  • 外风

    通常指外感之风邪,是与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内风相对而言。参风条。

  • 龟胸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鸡胸。详该条。

  • 小伤力草

    见《安徽中草药》。为仙桃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