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豆黄

豆黄

《中药大辞典》:豆黄

药材名称豆黄

拼音Dòu Huánɡ

别名大豆黄(《干金方》)

出处食疗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黑色的种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

制法《纲目》:"用黑大豆一斗,蒸熟,铺席上,以蒿覆之,如盫酱法,待上黄,取出晒干,捣末收用。"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①孟诜:"主湿痹、膝痛,五藏不足气,胃气结积;益气,润肌肤。末之收盛,炼猪膏为丸服之,能肥健人。"

②《纲目》:"生嚼涂阴痒汗出。"

复方①治脾气弱,不下食,饵此以当食:大豆黄二升,大麻子三升(熬令香)。上二味,治下筛,饮和服一合,日四、五,任情多少。(《千金方》麻豆散)

②治跌打、头眼青肿:大豆黄末,和敷之。(《千金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豆黄

药材名称豆黄

拼音Dòu Huánɡ

英文名Black soybean product

别名大豆黄。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黑色种子蒸罨加工而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max(L.)Merr.[Phaseolus max L.]

原形态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广泛栽培。

性味甘;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健脾益气。主湿痹;关节疹痛;脾虚食少;胃脘妨闷;阴囊湿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捣敷。

各家论述1.盂诜:主湿痹、膝痛,五藏不足气,胃气结积;益气,润肌肤。末之收盛,炼猪膏为丸服之,能肥健人。

2.《本草纲目》:生嚼涂阴痒汗出。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鼠皮

    《中药大辞典》:鼠皮药材名称鼠皮拼音Shǔ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鼠科动物褐家鼠、黑家鼠等的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鼠"条。功能主治《纲目》:"烧灰,封痈疽口冷不

  • 毛蒌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蒌药材名称毛蒌别名石南藤、石蒌、爬岩香、小毛蒟、绒毛胡椒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毛蒟Piper puberulum (Benth.) Maxim.,以全株入药。秋季采收,晒干。性味辛

  • 锯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锯齿草药材名称锯齿草拼音Jù Chǐ Cǎo别名五月莲、齿叶泥花草来源玄参科母草属植物齿叶母草Lindernia ciliata (Colsm.) Pennell [Il

  • 大果榆

    药材名称大果榆别名黄榆、山榆、毛榆来源榆科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陕西、山东、安徽。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祛痰,利尿,杀虫。痰多咳嗽:大果

  • 云南风车子

    药材名称云南风车子拼音Yún Nán Fēnɡ Chē Zi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云南风车子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mbretum yunnanensis Exel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

  • 《中药大辞典》:雉药材名称雉拼音Zhì别名华虫(《尚书》),疏趾(《礼记》),野鸡(《广雅》),雄鸡(《日华子本草》),环颈雉(《脊椎动物分类学》),山鸡、项田野鸡(《中国动物图谱·

  • 倒水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倒水莲药材名称倒水莲拼音Dào Shuǐ Lián别名金鸡尾来源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峨眉唐松草Thalictrum omeiense W. T. Wang et

  • 大花素馨花

    药材名称大花素馨花来源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大花素馨花Jasminum officinale L. var. grandiflorum (L.) Kobuski (J. grandiflorum L.),

  • 山狸子骨

    药材名称山狸子骨拼音Shān Lí Zǐ Gǔ别名豹猫、抓鸡虎、喷鸡虎、野猫、平头狸、豹狸、斑猫、钱猫来源食肉目猫科豹猫Felis bengalensis chinensis Gray,以骨

  • 酸不溜

    《中药大辞典》:酸不溜药材名称酸不溜拼音Suān Bù Liū别名分枝蓼、叉枝蓼、酸姜(《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原形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