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癥

血癥

癥病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其有脏腑虚弱,寒热失节,或风冷内停,饮食不化,周身运行之血气,适与相值,结而生块,或因跌扑,或因闪挫,气凝而血亦随结,经络壅瘀,血自不散成块,心腹胠胁间苦痛,渐至羸瘦,妨于饮食,此之谓血癥。”《溪医述·外候问答》:“血癥者何,曰,脏腑气虚,风冷相侵或饮食失节,与血气相搏,适值经水往来,经络痞塞,恶血不除,结聚成块也。”治法初起宜活血散瘀,日久脏气虚弱,则用扶正祛邪。可选用沈氏血癥丸化癥回生丹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必甲煎丸等方。参见癥病条。

猜你喜欢

  • 鼻痠

    病名。指鼻内有痠感。《古今医统》:“鼻痠,乃痰火所为,宜凉膈散加荆芥穗、桔梗之类。”

  • 疮口不合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即疮疡溃后久不敛口。多因正虚邪恋所致。若见脓水清稀,脉虚神疲者,宜八珍汤以补益气血;若形瘦色悴,口干咽燥,舌红,脉数者,宜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肝肾;若疮口肉色晦暗,肢冷自汗

  • 气虚淋

    气淋之一。指淋症因气虚所致者。《证治准绳·淋》:“气虚淋,八珍汤加杜牛膝、黄芩汁煎服。老人气虚亦能淋,参、术中加木通、山栀。”参见气淋条。

  • 远志饮子

    《证治准绳·类方》第一册方。远志(去心)、茯神(去木)、肉桂、人参、炒酸枣仁、黄芪、当归(酒浸)各一两,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不拘时服。治心劳虚寒,梦寐惊悸。

  • 金星内锁

    病名。见清·聂子因《眼科易简补编》。因心脾积热,上灼于目,津血耗损,致瞳神缩小,状似金色之秤星。属金花内障范畴。参见该条。

  • 断交

    即龈交。详该条。

  • 暴赤肿痛眼

    病证名。《审视瑶函》:“此症乃时气所作”。症见眼目暴赤肿痛。属天行赤眼,详该条。

  • 寝汗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名盗汗。详该条。

  • 医宗必读

    书名。10卷。明·李中梓撰于1637年。卷1医论及图说。医论共14篇,以介绍医学源流、指导学医门径为主;图说部分根据《内经》列述人体骨度部位及脏腑、生理等。卷2为新著四言脉决、脉法心参及色诊三篇,提纲

  • 上焦如雾

    出《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宣发中焦上输的水谷精气,充养身体各部,象雾露一样均匀地敷布于全身,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