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溢

血溢

即出血。指离经之血,溢于体外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诸血溢者,由热乘于血气也。血得热则流溢,随气而上。自鼻出者为鼽衄。从口出者多则为吐血;少则为唾血。若流溢渗入大肠而下者,则为便血。渗于小肠而下者,为溺血。又有血从耳目牙缝龈舌诸窍等出者,是血随经络虚处著溢,自皮孔中出也。”血溢原因很多,其病机不外乎络伤血溢和气不摄血两类。由于脏腑络脉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因此出血的情况和机转亦不一。《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气为血之帅,故血脱可导致气衰,气衰不能摄血也可引起出血,两者有密切关系。如果出血不止,或大量出血,即有导致虚脱的危险。络伤血溢,宜以止血为主,因热的宜清热止血;因寒的宜温经止血;因血瘀的宜消瘀止血;因气不摄血的,宜固气摄血。参见小儿大衄小儿吐血九道出血大便下血小儿溺血鼻衄舌衄条。

猜你喜欢

  • 何顺中

    【介绍】:元代医生。江苏昆山人。自曾祖以下世代以医为业,顺中医术更精,任太医院太医达四十年之久。

  • 膝外

    经外奇穴名。《千金翼方》:“疬疡灸法……五月五日午时,灸膝外屈脚当纹头,随年壮,两处灸,一时下火,不得转动。”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膝外。定位在膝横纹外侧端,股二头肌前缘处。灸治疬疡。

  • 妊娠经来

    即激经。《证治准绳·女科》:“大抵妊娠经来不多,而饮食精神如故,六脉和缓滑大无病者,血盛有余也,儿大能饮自不来矣。”

  • 火闭

    病证名。①系指因火邪上炎所致之听力下降者。《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凡火闭者,因诸经之火壅塞清道,其证必鬨鬨熇熇,或胀或闷,或烦或热,或兼头面红赤者是也。”治宜清热泻火。可选用凉膈散、龙胆泻肝汤加减。参

  • 宣明丸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赤芍药、当归、大黄、黄芩、生地黄、黄连、川芎、薄荷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米汤送下。治眼内血灌瞳神,赤脉涩痛,大热上壅者。

  • 马痹

    病证名。指咽喉肿痛,水浆难下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马痹与喉痹相似,亦是风热毒气,客于咽颔颊之间。与气血相搏,结聚肿痛,其状从颔肿连颊下,应喉内肿痛塞,水浆不下,甚者脓溃,毒若攻心,则心烦懊

  • 孕悲

    病证名。清·永思堂主人《胎产合璧》:“孕妇脏躁,无故悲泣,名曰孕悲。”参见脏躁条。

  • 弓反外形

    小儿指纹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 宗维新

    【生卒】:1901~1975【介绍】:字锡文。北京市人。幼从父世明习医,弱冠有医名。历任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卫生部中医专题委员会委员等职。擅治外感时病、脾

  • 王氏清暑益气汤

    即清暑益气汤第一方,见清暑益气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