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千金翼方》卷二十。又名火烧疮、汤泼火烧。是由接触物性高温或强酸、强碱等化学因素所引起的损伤。轻浅者一般不影响内脏功能,仅在局部呈现红晕、起皰、或腐烂;重者损害面积大而深,皮焦肉烂,热毒炽甚,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即疖,见该条。
证名。出《素问·本病论》。小便失禁之症。详小便不禁条。
骨名。又名心蔽骨、鸠尾骨。详鸠尾骨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盘龙参之别名,详该条。
①肺金和肾水是母子关系。参见肺肾相生条。②即肺肾同治。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多由心肝二经血热上冲所致。症见耳内流脓并带红色。治宜清肝凉血,可选用犀角地黄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参见聤耳条。
《辨证录》卷十方。人参、白芍药、当归、杜仲、麦门冬、巴戟天各六两,白术、熟地黄、菟丝子各五两,肉桂、牛膝、柏子仁、补骨脂各三两,龙骨、锁阳各二两,蛇床子、覆盆子、淫羊藿各四两,驴鞭一具,紫河车一个,海
书名。3卷。清·汪琥撰。约刊于17世纪。本书根据《痘疹金镜录》予以补充修订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