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蜣螂蛀

蜣螂蛀

病名。①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八。生于手指骨节。初起不红不热不痛,渐渐肿硬,形如蝉腹,又似蜣螂,故名。患指伸屈困难,日久方知木痛,渐至腐溃,脓水淋漓,疮口难敛。相当于指关节结核。初服六君子汤益气除湿化痰,外用离宫锭姜汁磨敷患处。溃流清水时服人参养荣汤,外贴蟾酥饼子,盖陀僧膏,参见流痰条。②为脱骨疽的又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

猜你喜欢

  • 阴纵

    证名。指阴茎挺长不收,或肿胀而痿之证。见《医学纲目·肝胆部》。又称茎纵。多由肝经湿热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病源流》:“阴纵,亦名阴挺。由前阴受热,则玉茎挺长不收,或肿胀而痿,或与股相磨难行,甚

  • 瘭疽

    病名。①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蛇瘴、虾眼、南方称著毒。由外伤染毒入于肌肤筋骨所致,或脏腑火毒凝结而成。其证随处可生,好发于手、足指端。《外科大成》卷四:“瘭疽……初出红点,次变黑色,小者如黍

  • 苏叶

    出《本草经集注》。为紫苏叶之简称,详该条。

  • 清凉华盖饮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没药、丹参、知母各12克,甘草18克。水煎服。治肺痈时吐脓血,胸中隐隐作疼,或旁连胁下亦疼者。若病剧,加三七末冲服;脉虚弱,加人参、天门冬各适量。

  • 大包

    经穴名。代号SP21。出《灵枢·经脉》。属足太阴脾经。脾之大络。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及胸长神经末支;并有胸背动、静脉及第七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胸胁满痛,气喘,全身疼痛

  • 肉螺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指眼生翳膜积厚如螺者,参见翳膜诸条。

  • 犬噬人伤

    病名。即狗咬伤。出《五十二病方》。伤处皮肉破裂,血流不止、疼痛、肿胀。如失治,易溃流脓血。《五十二病方》治疗用热熨、用酒冲洗伤口。今临床多先清洁伤口,次以葱白煎汤洗之;或用醋和石灰外敷;或掺花蕊石散,

  • 张凤逵

    【介绍】:见张鹤腾条。

  • 泻心各半汤

    《症因脉治》卷三方。川黄连、甘草、桑白皮、地骨皮。水煎服。治肺热腹胀,心火刑金者。

  • 舌起芒刺

    舌苔隆起如刺状。为热极之象。邪热越盛,芒刺越多,一般多为胃实热;有时也可根据芒刺所生部位区分邪热所在,如舌尖芒刺为心热,舌中芒刺为脾胃热,舌边芒刺为肝胆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