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即《舒氏伤寒六经定法》。1卷。清·舒诏撰。作者分析伤寒六经的证候,并扼要介绍其治法,治法中汲取了后世的一些经验方。本书或附刊于《舒氏伤寒集注》一书。
体表部位名。胸前两旁高处。《灵枢·本输》:“足阳明,侠喉之动脉也,其腧在膺中。”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人中疔。见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萎不长。详该条。
肾气通行的道路。《素问·水热穴论》:“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杠板归之别名,详该条。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一方。枳壳(麸炒)、桔梗、陈皮、姜半夏、茯苓、炙甘草。加生姜,水煎服。治小儿停饮乳,胸膈膨满,呕吐痰涎。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末医家。字克庵。杭州府于潜(今浙江临安西)人。家贫,刻苦学习,尤其精于医术,年至八十余岁时,仍手不释卷。著有《医学要义》一书,未刊行。
【介绍】:南北朝时期宋代医家。其子孙秋夫、道度、文伯、之才等均为当代名医。
即水痘,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