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蛭食

蛭食

病名。指因水蛭或石蛭的咬伤。见《五十二病方》。又名马蜞啮人石蛭螫人蜞蜍著人马蟥咬伤。多因在水田、池塘、沟渠中逗留或山中行走时被咬伤。蛭之头部或体部可侵入皮肤肌肉,使伤口流血不止、周围呈水肿性丘疹、微痒痛。治宜用手掌在伤处拍打,或用醋、盐水、酒、烟油或清凉油等敷咬处,使蛭自出,然后外涂碘酒或九一丹。在足胫部外涂腊猪油,可以预防蛭食。

猜你喜欢

  • 疮疹热

    病证名。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由发疹性疾患而引起的发热。其症以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烦闷,乍寒乍热,咳嗽喷嚏,手足指冷,耳鼻尖冷为其特征。宜分麻疹、飘疹、风疹、斑疹、天泡疮等辨证论治。

  • 针柄灸

    即温针灸,见该条。

  • 经水不调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 大肠热结

    指邪热结于大肠而引起的病变。症见便秘或热结旁流,泻下黄臭粪水,腹痛拒按,舌苔黄燥。治宜苦寒攻下。

  • 真反

    反治法之一。使用寒凉药治疗寒证,或使用温热药以治热证,称为真反。例如风火暴盛痰涎上涌、咽喉痺塞的风火症,本不能用热药,但此时以开闭为急,借用南星、巴豆、法夏等温药温开化痰,称为真反。但痰涎缓解之后,仍

  • 李纪方

    【介绍】:清代医家。字伦青。湖南衡山人。因得到其外祖父王慎微秘传的白喉验方,因而长于治疗白喉,并于1882年编撰成《白喉全生集》一书(1883刊行)。

  • 误搐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伤寒其邪抑遏而致壮热搐搦的证候,详搐条。

  • 沉厥

    厥证之一。肾元不足,正气虚寒所致的昏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参见厥证条。

  • 乌泡根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根之简称,详该条。

  • 面疮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面发毒。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