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灵枢·经脉》等篇。即外眼角。见眦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成》。即肩髃。见该条。
古刺法名。《灵枢·寿夭刚柔》:“刺有三变,……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黄帝内经太素》名三变刺。具体方法为“刺营者出血”,放除郁血;“刺卫者出气”,疏泄邪气;“刺寒痹者内热”,除针刺外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运之气被克制后,遏郁过极则成为复气而发作,称为“五郁之发”或“郁发”。如金胜制木,木气受郁,则可郁极而发。但五运之气有太过、不及的不同,所以郁极而发的复气亦就
见《外科大成》卷四。即锁脚马。详该条。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即羞明。详该条。
见《泉州本草》。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即狐臭。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指月经之血。
证名亦称骨节烦疼。《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多由风湿相搏、或邪伤营卫、或邪热犯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