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不振
同中阳不振。详该条。
同中阳不振。详该条。
又称滋阴润燥。润燥法之一。是治疗燥伤肺胃阴分的方法。患者咽干口渴、午后身热、或干咳少痰、舌质红、脉细数,用沙参麦冬汤、益胃汤。肠燥便秘,可用增液汤。
针刺手法术语。见《针灸大成》。指先按浅、中、深次序分层进针,然后一次提至皮下的针刺方法。操作时不论进退,每层均应根据需要作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需继续刺激,可以重复操作。
【介绍】:见吕熊飞条。
【生卒】:七世纪【介绍】:唐代医生。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武则天时为侍御医,与张文仲、韦慈藏齐名。公元八世纪以来,医家皆推三人为首。
病名。发生于头面部的湿疮。出《保婴撮要》卷三十二。由脏腑积热,外受风湿,湿热相搏而成。小儿多见。头面皮肤湿红,瘙痒起疹,破流黄水,反复发作,甚则蔓延全身。治宜清热疏风利湿。内服防风通圣散化裁,外搽青黛
书名。朱裕原撰。刊于1936年。此书专述儿科推拿,治术上作者推崇夏鼎之《幼科铁镜》。书中先述推拿辨证总论,并附全身部位推拿图10幅。后列述惊风24症推拿法,并重点介绍夏鼎有关脐风推拿法、救脐风法、治麻
书名。3卷,清·李日谦撰。刊于1899年。本书以笔记问答体裁,记述医疗经验。上、中二卷分论脉诀及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病症治;下卷为多种救急验方。
病证名。见《石室秘录》卷二。指性交时突然虚脱者。男女皆可发生。因下元不足,感乐太过,虚阳外脱所致。急宜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煎大剂独参汤或救脱汤灌服。
见《河北药材》。即枸杞子,详该条。
书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编著。本书对全国常用中药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共4册。第1册根与根茎类,第2册种子果实类,第3册花、叶、皮、藤木、全草类及其他,第4册动物与矿物类,共收500余种药物,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