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骨疔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脱疽。见该条。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脱疽。见该条。
古病名。衡通横。《小儿药证直诀·钱仲阳传》:“又乳妇因大恐而病,病虽愈,目张不得瞑,人不能晓,以问乙(钱仲阳名乙),乙曰:煮郁李酒饮之,使醉则愈,所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胆衡不下,惟郁李去结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参见金疮肿科条、十三科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石椒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延年方》。为牛蒡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夏子益治奇疾方》。即枸橘叶,详该条。
①《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方。①乌贼骨(去甲)、羚羊角、龟甲(醋炙)、茯神(去木)、炙卷柏、炙鹿角胶、煨诃子皮、炙地榆、当归、熟地黄各一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或大枣煎汤送下。治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望江南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即蛤蟆油。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番杏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