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脚气疮

脚气疮

病名。指足趾间及足底部的一种癣疾。出《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又名臭田螺。由脾胃二经湿热下注,或由传染而得。初起趾间出现小水疱,瘙痒明显,搓破后流水,因反复发作趾间糜烂,擦去表皮,显露鲜红色糜烂面;甚者肿烂疼痛,流脓淌水,可引起足踝及小腿浮肿。另一种为趾间干痒,皮肤粗糙脱屑和皲裂。糜烂流水者服萆薢渗湿汤;染毒肿痛流脓者服黄连解毒汤外治:糜烂流水用六一散加枯矾外掺。干燥、皲裂用雄黄膏外搽;化脓时掺九一丹。即脚癣。

猜你喜欢

  • 下窍

    前阴尿道口与后阴肛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出下窍。”

  • 膀胱咳

    病名。指咳而小便自出者。《素问·咳论》:“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治用茯苓甘草汤、《校注医醇賸义》加味茯菟汤等。参见咳嗽条。

  • 三层茴香丸

    即三增茴香丸,见该条。

  • 冷闭

    病名。指受寒所致咽喉生疮而失音。《世医得效方》卷十七:“咽喉生疮、冷闭,声不出者,秘传降气汤去陈皮加黄芩煎。”仍于喉下咽管口灸三壮即愈。

  • 姹女

    ①气功隐语,指肾精。②炼丹术语。指水银。《周易参同契》:“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而飞,不见埃尘。”

  • 积水

    体内储存的水液。①为阴精的组成部分。《素问·解精微论》:“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②体内病理性水液的储留。

  • 刺疟篇

    《素问》篇名。本篇专论以针刺治疟,故名。内容包括六经疟、五脏疟、胃疟等十二种疟疾的症状和刺法,并说明在针刺前,应注意明确诊断和辨证,针刺应按经取穴,并应在未发作前施治,指出对正气虚弱的病人,则宜药不宜

  • 妊娠呕吐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恶阻。详该条。

  • 虜寄疮

    见谈金章《诚书痘疮》。即痘疮。详该条。

  • 卫生家宝汤方

    书名。3卷。宋·朱端章撰。刊于1184年左右。本书收录临床常用方约300首。原书内容有所佚失,现仅存卷上,内有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医方8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