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指瘰疬之坚硬如砖者。参见瘰疬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南齐医生。字元平。临床常兼用道术迷信治疗。
病证名。又称积结泻。因饮食积滞而致。《张氏医通·大小府门》:“积滞泄泻,腹必绞痛方泄者是也,平胃散加磨积药。”参见食积泄泻条。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老鼠豆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五色》。即子宫。《类经》卷五《色藏部位脉病易难》注:“子处,子宫也。”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婴孩病源论》1卷,已佚。
《银海精微》卷下方。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黄丹。为细末,冷水或茶水调匀,将药放芙蓉叶上,贴二太阳穴。治目肿涩痛,局部喜凉者。
即经水断绝。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由起居、饮食失节,复为邪毒内侵而致。症为初起颈项肿块,疼痛寒热,日久化脓破溃,渗流脓水。宜内服连翘散。相当于颈部化脓性或结核性的窦道。
病证名。见清·顾锡《银海指南》卷二。即蟹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