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痿

肺痿

病名。①肺叶枯萎所致的病证。一作肺萎。有虚热虚寒之分。《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虚热者,症见咳声不扬,吐稠粘涎沫,口干咽燥,气急喘促形体消瘦,或见潮热皮毛干枯,舌干红,脉虚数等。治宜滋阴润肺,清热生津。选用举肺汤元参清肺饮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紫苑散等方。虚寒者,症见形寒,神疲,唾涎沫,口不渴,小便数,舌质淡,脉虚弱等。治宜温肺益气。选用甘草干姜汤,或人参白术茯苓等药。②传尸之一种。《外台秘要·传尸方》:“传尸之疾……气急咳者,名曰肺痿。”参见传尸条。③皮毛痿。《医宗必读·痿》:“肺痿者,皮毛痿也。”参见皮毛痿条。

猜你喜欢

  • 天庭

    ①又名阙庭。额部的中央。望诊作为诊察头面部疾患的参考。《灵枢·五色》:“庭者,颜也。”又“庭者,首面也。”②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①位于额上,眉心穴的上方。与其它穴位配伍,能发汗。《保赤推

  • 青腿牙疳

    病名。患牙疳而下肢兼见瘀斑者。《疡医大全》卷十六:“凡病腿肿色青者,其上必发牙疳;凡病牙疳腐血者,其下必发青腿。二者相因而至。”多因寒湿之气凝滞经脉,致气血不畅,瘀郁于下;加之胃肠郁热上冲,致寒湿停于

  • 双缠症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发时喉内四周红肿,在腑中左右有白膜、黄膜两片屈曲相缠,缠上者轻,缠下者重……此是肝肺发来之阴毒,治法不可大清。宜用甘桔汤治之。”或黄连温胆汤、粘子解毒汤等加减。参见缠喉风。

  • 云苓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茯苓,详茯苓条。

  • 青筋藤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血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 脾肾泄

    病名。又称脾肾泻。《医学从众录·泄泻》:“五更天将明时,必洞泄一二次,名曰脾肾泄,……四神丸加味主之。大抵初泻与泻之未甚,宜利水,次补脾。久泻大泻,宜补肾,以胃关煎、八味丸之类为主,兼服补中益气汤,以

  • 胎病惊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婴儿惊热内蓄,精神不爽,面色虚白,初则温温有热,其后颊赤多惊,物动则恐,声响即悸的证候。

  • 玉壶散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海藻、海带、昆布、雷丸各一两,青盐、莪术各半两。为细末,陈米饮送服或炼蜜为丸,榛子大,噙化。治瘿瘤。

  • 温隐居海上仙方

    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

  • 口鼻出血

    证名。指血从口鼻涌溢而出。多因热盛迫血妄行,或血脉脏器受损所致。《杂病广要·诸血病》:“口鼻出血,是肺胃上脘有损破。”《世医得效方·失血》:“口鼻出血不止,名脑衄。”本症可见于肺结核大咯血,支气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