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翕翕发热

翕翕发热

证名。指轻微发热。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论条辨》:“翕翕发热,乃形容热候之轻微。”《内外伤辨·辨寒热》:“翕翕发热,又为之拂拂发热,发于皮毛之上,如羽毛之拂,明其热在表也。”为太阳中风发热的一种表现,常与自汗恶风、恶寒等症并见,治宜桂枝汤。又瘀血肌肉亦可引起本症。《血证论·发热》:“又有瘀血发热者,瘀血在肌肉,则翕翕发热,证象白虎,口渴心烦,支体刺痛,宜当归补血汤甲己化土汤加桃仁红花柴胡防风知母石膏血府逐瘀汤亦治之。”参见发热条。

猜你喜欢

  • 药性通考

    书名。8卷。原题太医院手著,实为清·刘汉基所撰。约成书于19世纪中期。卷1~6药性考,共载药415种(不分类),介绍其性味主治,颇多作者的经验与见解;卷7~8集录神效单方,列述黄疸、鼓胀、六郁、痹症等

  • 四折骨

    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腓骨骨折的合称。

  • 腹中窄狭

    病证名。指自觉腹中窄狭,饮食难进的病症。《丹溪心法》卷四:“腹中窄狭,须用苍术。若肥人自觉腹中窄狭,乃是湿痰流灌脏腑,不升降,燥饮用苍术,行气用香附。如瘦人自觉腹中窄狭,乃是热气薰蒸脏腑,宜黄连、苍术

  • 乳痰

    病名。乳中结核之一。《疡科心得集》卷中:“有乳中结核,始不作痛,继遂隐隐疼痛,或身发寒热,渐渐成脓,溃破者此名乳痰;或亦由肝经气滞而成,或由于胃经痰气郁蒸所致。用药疏肝之中必加贝母、半夏、瓜蒌等以治痰

  • 冷水嗽

    病证名。指饮冷伤肺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冷水嗽,有饮冷水太过,伤肺致嗽,俗谓之凑肺,宜紫菀饮。”详凑肺咳嗽条。

  • 木运

    运气术语。五运之一。木主丁壬,凡丁年、壬年均属木运。《素问·天元纪大论》:“丁壬之岁,木运统之。”

  • 蜗牛膏

    ①《寿世保元》卷五方。蜗牛三枚。去壳捣如泥,加麝香少许,纳脐中,以手揉按。治大、小便不通。②《疡医大全》卷二十三引《集验方》方。蜗牛一枚。放麝香、冰片各少许,研烂,次早取汁涂患处。治痔疮。

  • 龙胆白薇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白薇之别名,详该条。

  • 不容

    经穴名,代号ST1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当脐上6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三寸”)。一说在上管两旁各一寸(《太平圣惠方》)。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第七肋间动、静

  • 肝寒

    ①指阳气不足致肝气凝泣,属内寒之证。症见忧郁胆怯,倦怠不耐劳,四肢不温,脉沉细而迟。②指寒邪凝滞于肝经。详寒滞肝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