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百味参

百味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味参

药材名称百味参

拼音Bǎi Wèi Shēn

别名小棕皮

来源百合科肺筋草属植物百味参Aletris lanuginosa Bur. et Franch.,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补虚敛汗,止血。用于体虚多汗,神经衰弱,肺结核咯血,盗汗。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百味参

药材名称百味参

拼音Bǎi Wèi Shēn

别名小棕皮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百合科植物百味参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根丛生,稍肉质,纺锤形,叶基生;线状披针形,长10~16厘米,宽4~10毫米,平行脉明显,上面被毛茸,下面稀疏;茎生叶狭细,线状。花茎圆柱形,表面被有白色长绵毛;小花多数,肉红色,排成穗式的总状花序,花轴波状扭曲使花成螺旋排列,花梗短,花下线状苞片1枚;花被6裂。蒴果卵形,熟后3裂,包藏干残留的花被内;种子小,多数,呈不规则卵形,种皮成红棕色。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路旁。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补气血,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煅存性研末。

复方①治体虚出虚汗:百味参根水煎服。

②治吐血下血:百味参全草烧灰存性,内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百味参

药材名称百味参

拼音Bǎi Wèi Shēn

英文名all-grass of Khas Aletris

别名虎须草、绵毛肺筋草、白花痢疾草、麂子草、盗汗草、鹿吃草、小棕皮、夏生草、母复生、偏竹参、一柱香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穗花粉条儿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etris pauciflora (Klotz.)Franch.var.khasiana(Hllk.f) Wang et Tang[A.lanuginlsa Bur.et Franch.;A. khasiana Hook.f.]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穗花粉条儿菜,多年生草本,高23-35cm。根茎极短,丛生多数纤维状细根,外皮淡褐色,肉质,中具细木质髓心一缕。叶自基部丛生,外面具纤维状残基;叶片线形,坚挺似虎须,长4-20cm,宽1-4mm,先端尖,基部对折,白绿色而具膜质边缘,上部淡绿,平行脉明显于下面凸出,自中部以上沿边缘凸出的平行脉上密被细短毛。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自叶丛中抽出;苞片较花短,斜卵形;花小形,花梗长1-2mm;花被片6,白铎,长倒卵形,长2.5-4mm;雄蕊6,着生于花被基部,与花被对生,较花被稍短;花丝丝状,基部较宽,花药椭圆形,熟后3裂,种子多数,细小。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4800m的山间的草地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昧辛;微苦;性温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补虚敛汗;止血。主体虚多汗;盗汗;神经衰弱;吐血;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炒炭存性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鬃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鬃参药材名称马鬃参别名补草根、小白棉来源桔梗科马鬃参Cyananthus argenteus Marq.,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苦,温。功能主治健脾除湿,通经活络

  • 走边疆

    药材名称走边疆拼音Zǒu Biān Jiānɡ别名红铧头草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堇菜科植物鸡腿堇菜的叶。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有白色短毛。根茎短。茎直立,常数

  • 芦子

    药材名称芦子别名九节风[云南]、芦子藤、芦子疙瘩、细麻药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芦子藤Piper paepuloides Roxb.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活络止痛

  • 制草乌

    药材名称制草乌英文名RADIC ACONITI KUSNEZOFFII PREPARATA来源本品为草乌的炮制加工品。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圆形或近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层环及点状维管束

  • 狗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尾草药材名称狗尾草拼音Gǒu Wěi Cǎo别名莠、光明草、光明子[种子]、金毛狗尾草、谷莠子、毛毛草、毛嘟嘟、狗毛尾来源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 蝼蛄虾

    药材名称蝼蛄虾拼音Lóu Gū Xiā英文名mole cricket别名蝼蛄虾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蝼蛄虾科动物大蝼蛄虾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pogebia major

  • 香蒲

    药材名称香蒲拼音Xiānɡ Pú别名蒲(《诗经》),睢、睢蒲(《本经》),醮、醮石(《吴普本草》),甘蒲(《唐本草》),蒲黄草(《经效产宝》),鬼蜡烛(《类证活人书》),水蜡烛(《广东新语》

  • 缠竹黄

    药材名称缠竹黄别名蔓龙胆、虎牙草来源龙胆科缠竹黄Tripterospermum cordifolium (Marq.) H. Smit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肝肺火。主治咳

  • 败酱草

    药材名称败酱草拼音Bài Jiànɡ Cǎo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来源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

  • 小茅香

    药材名称小茅香拼音Xiǎo Máo Xiānɡ别名山白芷、土白芷(《生草药性备要》),黑骨风(《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寻骨风、铁杆香(《四川中药志》),白牛胆根(《泉州本草》)。出处《分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