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胎证型之一。孕妇素体阳盛,有滑胎病史,怀孕后因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损伤胎元。症见小腹作痛,心烦不宁,口渴喜凉饮,甚则阴道流血,以致胎动欲坠。宜清热凉血,安胎,用保阴煎(生地黄、熟地黄、芍药、山药、续
病名。出《保婴撮要》卷十三。又名腮颔发、鱼腮毒、金腮疮。指位于腮颔部痈。多因阳明结热所致。症见腮颔部结肿焮痛,甚者可溃脓。治宜清泄胃府积热为主,若兼见二便不通者,用凉膈散;二便如常者,用漏芦汤;余参见
骨名。相当于肩胛骨的脊柱缘。《伤科汇纂》:“肩胛骨……其下棱骨在背肉内。”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白秃疮。见该条。
经穴名。代号RN14。出《脉经》。属任脉。心之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6寸(《千金要方》)。一说在脐上6.5寸(《针灸甲乙经》)。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心胸痛,胃脘痛,呃逆,反胃
《景岳全书·妇人规》卷六十一方。人参、甘草、川芎、肉桂、干姜、桃仁、黄芩、蟹爪各等分。每服一两,水煎,空腹服。用于体弱欲下胎者。
八风之一。指从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
用活血药或结合理气药以祛除瘀血的治法。详祛瘀活血条。
病证名。指脏腑之气与寒冷相搏所致的疾患。《诸病源候论·冷气候》:“夫藏气虚,则内生寒也。气常行府藏,府藏受寒冷,即气为寒冷所并,故为冷气。其状或腹胀,或腹痛,甚则气逆上而面青手足冷。”《圣济总录·诸气
【介绍】:参见梁周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