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藏医学家。著有《后续医典释解心明海》。
证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即护场。见该条。
①《疡医大全》卷十七引雷真君方。熟地黄、玄参各一两,茯苓五钱,白芥子三钱,山茱萸、山药各四钱,五味子二钱,肉桂一钱。水煎服。治咽痛。②《疡医大全》卷十七方。熟地黄三两,巴戟天、天门冬、麦门冬各一两,茯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卷五。又名气虚喘逆。指肺气或元气不足所致的气喘。《症因脉治》卷二:“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克削,元气大伤,则气虚喘逆之症作矣。”症见身倦懒怯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南行方》3卷,已佚。
见《陆川本草》。为甘露子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又名《东垣先生试效方》、《东垣效验方》。9卷。金·李杲撰于1266年。计24门,分述药象及各种病证,包括饮食劳倦、心下痞、中满、腹胀、反胃,及妇人、小儿、眼鼻耳齿等病证。后为“杂方”。每门先设总
①出《尔雅·郭璞注》。即水芹。②出《名医别录》。即旱芹。各详该条。
出《卫生杂兴》。即芭蕉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