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甘菊

甘菊

药材名称甘菊

拼音Gān Jú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甘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crinia discoidea (Ledeb.) Poljak.[Pyrethrum discoideum Ledeb.]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小甘菊 二年生或多所生草本,高5-20cm。茎直立或斜生,被灰白色绵毛。叶柄长,基部扩大;叶片矩圆形或卵形,长3-4cm,宽1-1.5cm,羽状深裂,裂片2-5对,每个裂片又2-5浅裂或深裂,先端小裂片卵形或宽条形,先端钝或渐尖,全部叶片被灰白色绵毛至几无毛。头状花序单生于长4-16cm的梗上;总苞直径7-12mm,被疏绵毛或几无毛;总苞片3-4层,草质,外层总苞片条状披针形,边缘几无膜质,内层总苞片短于外层的一倍半,条状矩圆形,边缘宽膜质;花托明显凸出,锥状球形;花黄色,全部筒状,具5齿裂。瘦果长1.8-2.2mm,无毛,具5条从肋,先端具长约1mm的膜质小冠,小冠,小冠5浅裂。花、果期4-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区多砾石的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新疆及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主根细。茎自基部分枝,被白色绵毛。叶灰绿色,叶片长圆形或卵形,长2-4cm,宽1-1.5cm,二回羽状深裂,先端裂片卵形至宽线形,先端钝或短渐尖;叶柄长,基部扩大。总苞直径7-12mm,被疏绵毛至几无毛;总苞片草质;花托凸起,锥状球形;花黄棕色,气香,味微苦、涩。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主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刚散

    《中药大辞典》:金刚散药材名称金刚散拼音Jīn Gānɡ Sàn别名红十字创粉(《云南中医验方》),大接骨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见肿消(《陕西中草药》),红赤葛、红内消、赤葛(《四川常

  • 满树星

    《全国中草药汇编》:满树星药材名称满树星别名鼠李冬青、秤星木、天星木来源冬青科满树星Ilex aculeolata Nakai,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性味微苦、甘,凉。功能

  • 牛肋巴

    药材名称牛肋巴拼音Niú Lèi Bā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中华高山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sinensis Christ[P.perscotianum var.

  • 玉龙鞭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龙鞭药材名称玉龙鞭拼音Yù Lónɡ Biān别名大种马鞭草、大兰草、倒扣藤、牛鞭草、狮鞭草、万能草、玉郎鞭、铁索草、假马鞭、倒困蛇来源马鞭草科假败酱Stac

  • 苦楝叶

    药材名称苦楝叶拼音Kǔ Lià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和川楝M.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elia a

  • 胡萝卜子

    《中药大辞典》:胡萝卜子药材名称胡萝卜子拼音Hú Luó Bo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胡萝卜的果实。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全草拨起或摘取果枝,打下果实,除净杂质,晒干。化

  • 苦果

    药材名称苦果别名洋苦果、吕宋豆、吕宋果来源马钱科苦果Strychnos ignatii Bergins,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菲律宾、越南、泰国。化学成分含番木大鳖碱等生物碱。性味苦,温。有大毒。功能主

  • 同形鳞毛蕨

    药材名称同形鳞毛蕨拼音Tónɡ Xínɡ Lín Máo Jué英文名Uniform Wood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同形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

  • 牛蒡根

    《中药大辞典》:牛蒡根药材名称牛蒡根拼音Niú Bànɡ Gēn别名恶实根(《别录》),鼠粘根(《延年方》),牛菜(《本草衍义》)。出处《药性论》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根,10月间采挖

  • 薏苡叶

    《中药大辞典》:薏苡叶药材名称薏苡叶拼音Yì Yǐ Yè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叶,夏、秋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薏苡仁"条。化学成分叶含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