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草药通讯》(1):34,1972。为仙鹤草根芽之别名,详该条。
①阻格不通、格拒。《灵枢·脉度》:“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素问·气交变大论》:“阴厥且格。”②吐逆证。《伤寒论·平脉法》:“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
①经穴名。在上肢者称手五里,属手阳明大肠经。在下肢者称足五里,此处之脉动,为古代三部九候诊法中“下部天”的测按部位,以候肝气,属足厥阴肝经。见各该条。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劳宫,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冲门,见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赤丹。见该条。
见《饮片新参》。即紫苏子,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穿破石之别名,详该条。
胞衣的别名。即胎盘,药用名紫河车。详胞衣、紫河车条。
病名。出《医钞类编》。指妇人阴部灼热的一种病症。可用泽兰叶煎汤熏洗。
肩骨的骨髓。《素问·玉机真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