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则气泄
见炅则气泄条。
见炅则气泄条。
①外感之寒邪。因寒邪袭表,阳气不得宣通透泄,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脉浮紧等症。②指体表阳气不足,形寒怕冷的证候。《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
指鼻中隔。实际由三骨组成,即鼻软骨、筛骨正中板、犂骨。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学》。即石蟹,详该条。
病名。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即胃脘痈。见该条。
气功术语。练功不当而导致的一类失常现象。见偏差条。
病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等篇。指目眦生疮。参见眦赤烂条。
进针法之一。用稍短于所用毫针的空心细管一根,竖置穴上,然后将平柄毫针放入管腔,用食指快速叩击露出的针柄,使针迅速进入皮下,随即除去套管,可以减轻进针疼痛。
治疗燥热伤肺及其变生肺痿诸证的方法。其法以甘凉微辛以清肺胃之热,益胃气滋肾水以保肺金,既避苦寒,又免温热。《温病条辨·秋燥》:“诸气膹郁,诸痿喘呕之因于燥者,喻氏清燥救肺汤主之。”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也。”马莳注:“手阳明大肠经之本,在肘骨中曲池穴,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于钳上,疑是胃经头维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