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泡泡草

泡泡草

《中药大辞典》:泡泡草

药材名称泡泡草

拼音Pào Pào Cǎo

别名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山棘豆全草。夏、秋采集,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7~12厘米,全株呈白色。小叶3~4个轮生,线形,长1~1.5厘米。花序似头状;花长14~17(13~18)毫米,淡紫色或紫红色;花萼与叶柄等长,萼有毛,长6~9毫米。荚果膨大,球形或卵状球形,径8~11毫米,有褐色毛。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于沙丘上。分布吉林、辽宁、陕西、内蒙古。

性味辛,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疮疖痈肿,乳腺炎,感冒,瘰疬结核,急慢性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品0.5~1两);或研末为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涂。

复方①治疮疖痈肿:鲜泡泡草一两。水煎服。

②治乳腺炎(初期):泡泡草适量。煎水外洗。

③治瘰疬结核:泡泡草、白蒺藜各适量。研末,麻油调敷患处。

④治急慢性湿疹,婴儿湿疹:泡泡草、北五加皮甘草各一钱。研末,苦参籽馏油调涂,一日三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泡泡草

药材名称泡泡草

拼音Pào Pào Cǎo

英文名Franchet Groundcherry

别名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

出处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山棘豆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xytropis oxyphylla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采收全草,晒干。

原形态山棘豆多年生草本,高7-12cm,全株呈白色。小叶3-4枚轮生,线形,长1-1.5cm。花序似头状,花长14-17cm,有毛。荚果膨大,球形或卵状球形,直径8-11mm,被褐色毛。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沙丘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

性味辛;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感冒;咽喉痛;疮疖痈肿;瘰疬结核;急慢性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鲜品15-30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或研末调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烟梦花

    药材名称烟梦花拼音Yān Mènɡ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雨久花科植物箭叶雨久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nochoria hastata(L.)Solms [Pontederia hastat

  • 岩豆根

    药材名称岩豆根拼音Yán Dòu Gēn别名岩豆藤根(《四川中药志》),鸡血藤根(《福建中草药》)。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豆科植物香花岩豆藤的根。10~11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华南胡椒

    药材名称华南胡椒拼音Huá Nán Hú Jiāo别名山蒟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华南胡椒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austrosinense Tsen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

  • 野荔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荔枝药材名称野荔枝拼音Yě Lì Zhī别名尖叶四照花、山荔枝来源山茱萸科狭叶四照花Cornus kousa Hance var. angustata Chun (De

  • 丁榔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丁榔皮药材名称丁榔皮拼音Dīnɡ Lánɡ Pí别名丁木树、白对节子来源山茱萸科灯台树属植物梾木Cornus macrophylla Wall.,以树皮入药。夏

  • 白蜡花

    药材名称白蜡花拼音Bái Là Huā出处贵州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蜡树皮"条。功能主治止咳,定喘。治咳嗽,哮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黄荆根

    《中药大辞典》:黄荆根药材名称黄荆根拼音Huánɡ Jīnɡ Gēn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马鞭草料植物黄荆的根。2月或8月采挖。药理作用根煎剂对小鼠有镇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并有祛痰作用

  • 冬青子

    《中药大辞典》:冬青子药材名称冬青子拼音Dōnɡ Qīnɡ Zǐ别名冬青实(《本草图经》),冻青树子(《濒湖集简方》)。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原形态冬青(

  • 万年青花

    《中药大辞典》:万年青花药材名称万年青花拼音Wàn Nián Qīnɡ Hu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百合科植物万年青的花蕾。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万年青根"条。功能主

  • 羌活

    《中国药典》:羌活药材名称羌活拼音Qiānɡ Huó英文名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别名蚕羌、竹节羌、大头羌、狗引子花、曲药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背翅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