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医学正传》。即百日咳。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见该条。
病名。指位于上星穴处的痈。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又名顶门疽、佛头疽。由脏腑阴阳不调,热毒上壅而致。患处起核,色紫坚硬肿痛,脉洪大而数者为实,脉微细而数者为虚。治法:实证见外痈条,虚证见无头疽条。
全舌黑而无苔、无点刺。若中心淡黑湿润而滑者,为里虚已极,宜辛温回阳救逆。若干燥少津,色光亮者,是绛舌之变,为阴虚肾水枯竭,宜甘寒滋阴。若有点有罅,干燥无津,粗涩,则属热极之候,宜大剂清热泻火生津治之,
病证名。指因劳力过度所致的鼻腔出血。《张氏医通·诸血门》:“内伤劳役之人,喘嗽面赤,发热头痛而衄。此肺经气虚,失护卫之职,致心包火炎,经脉热甚,故行清道。当归补血汤加薄荷、荆芥,不应,补中益气倍黄芪,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蒲蒻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筋性刚劲而坚韧,有约束骨骼的功能。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即葛玄。见该条。
①见《中药志》。为白芥子之别名。②出《孙天仁集效方》。即芥子。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