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舌
见舌横条。
见舌横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穿破石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郑大忠条。
指在不同坐势下取穴或施术。又分仰靠位(针灸颜面及颈前部)、侧倚位(针灸一侧颜面及颞部)、托颐位(针灸头额部)、伏案位(针灸项背及后头部)、屈肘仰掌位(针灸上肢屈侧)、屈肘俯掌位(针灸上肢伸侧)、屈肘拱
脉学著作。①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10卷。卷1论
痰饮之一。《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此由饮水多,水气停聚两胁之间,遇寒气相搏,则结聚而成块,谓之癖饮。在胁下弦互起,按之则作水声。”一名饮癖。参见痰饮、饮癖条。
病证名。①指麻疹出现皮疹时,而面色苍白者。临床见于伴有大热、大汗或泄泻及体弱的病儿。由中气亏虚,脾阳不运所致。其症以疹点突然隐退或疹透不全,面色苍白,唇及肢端青紫,四肢冰冷为特证。治宜补中益气汤以益气
书名。7册。日本·下津寿泉撰。刊于1709年,书中引用中国医籍74种,比较扼要地介绍了小儿科106种病症的证治。解放后有排印本。
①上臂。从肩到肘的部分。近代一般取此义。②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③上肢从肩到腕的部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自肩下至手腕,一名肱,俗名肐膊。”
【介绍】:清代医家。别号志阳子。新都(属四川)人。业妇产科数十年,参考前代胎产诸法,结合自身经验,撰《胎产大法》2卷,经程尚琦校阅。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即脚根喉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