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豉汤
即栀子豉汤,见该条。
即栀子豉汤,见该条。
六经厥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头重,足弱,发为瞑仆,名太阳厥。……考其厥因,多以不胜乘其所胜,气不得行,遂致于逆。”参见六经厥、厥证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腊梅叶之别名,详该条。
《医醇賸义》卷三方。当归、茯苓、桑皮各二钱,白术、枳壳、橘红、半夏、厚朴、砂仁、青皮各一钱,薏苡仁四钱,苏子一钱五分,生姜三片。水煎服。治三焦咳,咳而腹满,不欲饮食,使人多涕吐,面浮气逆。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①骨名。又名后山骨、玉枕骨、乘枕骨、后枕骨。详后山骨条。②窍阴(头)穴之别名,出《针灸聚英》。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乳突后上方。
见六译馆医学从书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又名胃疽。指生于脐上四寸中脘穴之腹皮痈。证治见腹皮痈条。
元代医务机构名。其职责为掌管医务行政及有关医学的诉讼等问题,设提举、同提举、副提举主管该机构。除中央外,又于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等五省也都设立一司。置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方。竹沥一斗四升,独活、芍药、防风、茵芋、甘草、白术、葛根、细辛、黄芩、川芎各二两,桂心、防己、人参、石膏、麻黄各一两,生姜、茯苓各三两,乌头一枚。为粗末,以竹沥煮取四升,分六次服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方。人参、生蒲黄、麦门冬(去心)、当归各半两,生地黄一两,炙甘草二钱半。为细末,炼蜜为丸,小弹子大,每服一丸,温水化下,日三至四次。治心脏热盛,舌上出血。②《种福堂公选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