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金橘根之别名,详该条。
即噤风。详该条。
出《肘后备急方》。即蚕退纸,详该条。
即偏跏。见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万寿菊之大者,详该条。
即五加皮酒第二方,见五加皮酒条。
病证名。又称伤湿眩晕。《东医宝鉴·外形篇》:“湿晕,冒雨伤湿,鼻塞声重而晕,宜芎术汤。”湿晕有寒湿、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眩晕条。
出《吴普本草》。为昆布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①指脾胃虚弱,不能消化所致的痢疾。《时病论》卷三:“水谷痢者,糟粕脓血杂下,腹中微痛,登圊频频,饮食少餐,四肢困倦,脉来细缓无力,或关部兼弦,此因脾胃虚寒,虚则不能
病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能远怯近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