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4卷。清·陈念祖撰于1840年。全书以三言歌诀写成,附以注释。卷1~2医学源流及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卷3~4记述临床常用诸方,分析其疗效、方剂配伍;此外,并附录脏腑说及四诊
①出《质问本草》。为八角乌之别名。②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卜芥之别名。各详该条。
通阳虚。一般指气虚或命门火衰,症见畏寒、肢冷,面色白,倦怠、气短、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注解伤寒论·辨脉法》:“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所指为阳虚表气不固的脉象。
形容小儿身体当长,但阴精尚未充盈的生理特点。阴未足则不足以充养阳气,故小儿既为稚阴之体,也是稚阳之体。参见稚阳稚阴条。
病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能远怯近证。详该条。
见《医学纲目》卷十七。即朦昧。详该条。
见深师方条。
病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即胬肉攀睛。详该条。
即吐法。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羊角扭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