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旋台骨折

猜你喜欢

  • 错喉

    病证名。①食谷即吐。由贲门受伤所致。(《证治准绳》)。②乳食误呛入喉,随即引起的吐逆。

  • 大肠热

    多由过食辛燥之品,外感热邪或肺移热于大肠所致,症见口燥唇焦,腹满痛,大便硬结或便溏腐臭,肛门肿痛,便血或痔疮出血,小便短赤,舌苔黄干,脉数有力。治宜清肠凉血。

  • 四肢疼痛

    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诸风》。多因风寒湿邪外袭,或痰火壅塞经络所致。疼痛部位有固定与游走的不同。《诸病源候论·四肢痛无常处候》:“四肢痛无常处者,手足支节皆卒然而痛,不在一处,其痛处不肿,色亦不异,

  • 腓腨疽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腓腨发,见该条。

  • 针麻

    即针刺麻醉。见该条。

  • 阴维脉

    奇经八脉之一。见《素问·刺腰痛论》。其循行路线,据《奇经八脉考》载:“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上循股内廉,上行入少腹……循胁肋……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本

  • 即瞳神。详该条。

  • 药蒻(ruò 弱)

    出《开宝重定本草》。又名蒻头。为天南星科植物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的块茎。分布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甘肃、陕西等地,多为栽培。辛,温,有毒。化痰散结,行

  • 日哺发热

    证名。指下午三至五时左右发热。《类证活人书·问伤寒疟状》:“问伤寒疟状,有阳明证,病人烦热汗出,如疟状,日晡发热而脉浮虚者与桂枝汤,脉实者宜承气汤。”本症在《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称日晡所发热。参

  • 热敷止痛法

    外治法。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即在未破皮之软组织损伤处用药物进行热敷,藉以达到散瘀消肿、活络止痛之目的。亦可用海桐皮汤为末装袋内热敷,或以食盐炒后热敷。以疼痛缓解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