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挛急

猜你喜欢

  • 青刚皮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橡木皮之别名,详该条。

  • 恐郁

    七情郁证之一。恐为肾之志。恐郁,肾精亏损,治宜温肾养精。《类证治裁·郁症》:“恐郁,阳消精怯,八味丸加减,或鹿角胶酒化服。”参见恐、七情郁证、内郁条。

  • 华旉

    【介绍】:见华佗条。

  • 色以润泽为本

    诊法。出《望诊遵经》。望面部色泽用以推断疾病的预后。人体内在气血盛衰,可外现于面部色泽,尽管病色各有不同,总以明润光泽,预后较好;枯晦不泽,预后较差。

  • 痄腮

    病证名。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又名炸腮、含腮疮、蛤蟆瘟。临床以发病急,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其特征,或伴有恶寒发热,轻度全身不适及咀嚼不便等症。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冬春两季为多见

  • 蚶壳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 羊婆奶

    见《本草纲目》。为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 眼棱紧急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即眼楞急。详该条。

  • 龈宣

    即牙宣。详该条。

  • 通脊漏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指肛漏漏管通向脊骶骨者。症见分泌物如油脂,下位腰椎骨有痠困感。宜内服象牙化管丸并配合手术疗法,或用薰洗法以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