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螃蟹甲之藏族语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卷五。即蓄血发黄。《证治汇补》卷三:“瘀血发黄,喜忘如狂,溺清,便黑。”《张氏医通·杂门》:“有瘀血发黄,大便必黑,腹胁有块或胀,脉沉或弦,大便不利,脉稍实而不甚弱者,桃核承气汤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因风寒湿三气杂至,使气血郁滞所致的身重而痛,四肢拘挛,甚则走注疼痛,或手足麻木等。治宜祛风、散寒、利湿。用石顽改定三痹汤、蠲痹汤等方。参见三痹条。
病名。出《喉科杓指》卷三。又名攒齿疳,即钻牙疳。详该条。
病症名。即打扑内伤。详内伤条。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方。川芎、乌药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蜡茶清调服。治因气所触,气厥头痛,心腹胀满,呕吐酸水,头目昏眩。
三商之一,见该条。
【介绍】:见吕夔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地瓜藤之别名,详该条。
古时纺纱织线之针。《灵枢·九针论》:“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