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巨针

巨针

针具名。《灵枢·热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现代巨针多用不锈钢制造,形与毫针相似,针身较粗而长。用于治疗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猜你喜欢

  • 马刀挟瘿

    病名。又名疬串。《灵枢·痈疽》:“其痛坚而不者,为马刀挟瘿”。即瘰疬成串,质坚、其形长如马刀者称马刀。挟颈所生者,因其状如缨络,故称挟瘿。参见瘰疬条。

  • 松筋草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铺地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 舌黄风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黄风,舌上黄色肿痛。”多由心脾二经痰火上炎所致。治宜清化热痰。可选黄连温胆汤、导赤散等加减。

  • 舌黄鹅口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木舌。见该条。

  • 鞋带疽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在内踝者名走缓,又名鞋带疽。”详内踝疽条。

  • 宅中汤

    《医醇賸义》卷二方。天门冬、紫河车、人参、茯神、黄芪、当归、丹参、柏子仁各二钱,白芍药一钱,远志(甘草水炒)五分,莲子(去心)二十粒。水煎服。治心劳,营血日亏,心烦神倦,口燥咽干。

  • 吐泻互作

    病证名。《幼科发挥》:“吐出上焦,泻出下焦,乃肠胃之病也。脾在中焦,管摄乎上下之间,吐泻互作者,乃脾之病也。”夏秋吐泻,饮水身热者,多属脾胃湿热,治以健脾化湿为主,宜胃苓汤加减;秋冬吐泻,面白,足胫冷

  • 冷风嗽

    病证名。指受风冷即发喘嗽。《万病回春》卷四:“冷风嗽者,遇风冷即发痰多喘嗽是也。”治宜三拗汤、五拗汤等。参见咳嗽条。

  • 微针

    古针具名。指毫针等纤微细小的针具。《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 欲降反升

    反治法之一。即欲通利下降,反而使用升提的方法。如小便不通用宣肺提气,肺气通调,水道自利,是一种提壶揭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