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种黄之一。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肺黄者,眼目白色,头面微肿,鼻衄不止,多涕憎寒,遍身生赤粟子,壮热,腹胀胸满,上气。若粟子紫黑色及肿者,难治。”治宜用栝蒌散方及瓜蒂末搐鼻出黄水等法。②《圣
即木舌。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8卷。清·吴世铠撰。刊于1809年。本书现存的清刊本附有朱紫垣《痘疹》1卷,吴氏自撰《集效方》1卷,共10卷。内容系据缪仲醇《本草经疏》的内容,撷其精要,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增补。卷1为治疗
病名。①即血疝。见《儒门事亲》卷四。《证治准绳·杂病》:“血疝,其状如黄瓜在小腹两傍、横骨两端约中,俗云便痈,得于春夏重感大燠,劳于使内,气血流溢,渗入脬囊,留而不去,结成痈肿。”治宜和血散瘀为主。可
①身体部位。①四海之一。指膻中。又名上气海。是宗气会聚发源之处。《灵枢·海论》:“膻中者,为气之海。”②指丹田。又名下气海(《类经附翼》)。参见丹田条。②经穴名,代号RN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脖胦
中风重危证型之一。见何廉臣选编《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医宗必读》:“凡中风昏倒,……若口开心绝,手撒脾绝,眼合肝绝,遗尿肾绝,声如鼾肺绝,即是脱证。更有吐沫,直视,肉脱,筋骨痛,发直,摇头上窜,面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末著名医学家。字又可。姑苏(今江苏苏州)人。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温病学家。著有《温疫论》一书。明末,不少地方瘟疫(传染病)流行,当时医生多治以伤寒法,无效。他通过亲身观察
①指女子阴蒂过大。杨志一《生育问题》:“女子阴核过大,性欲一至亦能自举,状如阴中有角,故以角症名之,又名半阴阳,俗称雌雄人。”详见角条。②泛指两性畸形者。
病名。指患喉风但以颈项肿痛或破溃为主要表现者。又叫掩颈风。《喉科心法》:“不分左右,其肿痛腐烂,皆在颈内,喉中并不现形,最为恶候,致病之源,其因有二。一因正虚邪盛,蒙蔽脉络,不及透至部位而发……;一因
望诊内容之一。是观察颜面肤色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诊察时,以五色主病为重点,结合颜色的浮沉、散抟(音团,结聚之意)、泽枯和上下扩散的方向等。如色浅显为浮,主表病;色隐晦为沉,主里病;色淡而疏落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