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脾饮
即实脾散,见该条。
即实脾散,见该条。
病证名。见《千金要方》卷四。亦名带五色俱下、带下五色。指从阴道流出杂色秽浊的液体。多因湿热蕴结下焦,积瘀成毒,损伤冲任带脉所致。症见五色秽浊之液从阴道流出,或有恶臭气味,绵绵不断。治疗见湿毒带下条。临
病证名。《竹林寺女科秘方》:“妇人胎前精神困倦、面青内兼风邪、饮食不思、贪睡,宜用四物汤则安。”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难经注》一书。
【介绍】:见高世栻条。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指婴儿出生后,第一次所排的粪便。一般初生儿于一日内均可排出粪便,呈青绿色,如过时而不解者,多为胎热所致。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气海,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字明远。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精通医术。
一作弟父。上古时代巫师,用巫祝的方法治疗疾病,为后世祝由科之始。
解剖部位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两骨相连接处。详关节条。
病症名。《诸病源候论·水病诸候》:“水瘕者,由经络否涩,水气停聚在于心下,肾经又虚,不能宣利溲便,致令水气结聚而成形段,在于心腹之间,抑按作水声,但欲饮而不用食,遍身虚肿是也。”参见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