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失血

失血

证名。各种大量出血的总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失血叙论》:“血不得循经流注,荣养百脉,或泣,或散,或下而亡反,或逆而上溢,乃有吐、衄、便、利、汗、痰诸证生焉。十种走失,无重于斯,随证别之,乃可施治。”其发病原因,或肺虚阴亏,热损肺络;或脾虚气弱,不能统血摄血;或邪热迫血妄行;或肝阳亢越引血上出;或跌仆外伤,损及脏腑经脉等。详衄血肌衄汗血吐血呕血咳血咯血唾血便血尿血各条。

猜你喜欢

  • 芭蕉汁

    出《卫生杂兴》。即芭蕉油,详该条。

  • 丛桂堂集验良方

    方书。清人编撰,撰人不详。刊于1809年。此书汇辑各科秘验方,简便易求。分通治、急救、解毒、内科、女科、幼科、外科七门,录治疗168证,用方289首。卷末附《续集验良方》两集,载方67首。后附《保婴易

  • 口斜僻

    证名。小儿中风口斜僻,是风邪入于颌之脉络所致,见于面神经麻痹。治宜疏风舒筋,用防风散内服;外用蓖麻子、樗根皮、栝蒌瓤研末,以大麦面作饼,上掺药末,左患贴右,右患贴左(《太平圣惠方》)。针刺地仓透颊车

  • 脉确

    脉学专著。1卷。清·黄蕴兮撰。约刊于1746年。黄氏以歌诀形式论述26脉及其主病。歌诀在编法上有其特点,如介绍浮、沉等脉,即用浮、沉等字之韵论析。各脉主病以《内经》记载为主,并摘取《脉经》及后世脉学著

  • ①五液之一。与涎合称涎唾或唾液。唾为肾液。《素问·宣明五气》:“肾为唾”。肾经有一络脉,上挟舌本,通舌下廉泉穴。肾虚水泛而多唾,唾液清冷;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唾少咽干,口中感腥咸异味。②同吐。《素问·

  • 内发丹毒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为丹毒发于腰胁者。多由热毒兼肝火而致。治宜清热解毒泻肝火,内服化斑解毒汤加柴胡、黄芩、山梔等,亦可于患处针刺放血。见丹毒条。

  • 牛细辛

    见《湖南药物志》。.为及己之别名,详该条。

  • 通玄指要赋

    见流注指要赋条。

  • 寸口

    又名气口、脉口。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属太阴肺经。《难经·二难》:“从关至鱼际是寸口。”《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难经·一难》:“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五

  • 冷水嗽

    病证名。指饮冷伤肺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冷水嗽,有饮冷水太过,伤肺致嗽,俗谓之凑肺,宜紫菀饮。”详凑肺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