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局方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
①《症因脉治》卷一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栀子、黄连。水煎服。治因酒湿而致的半身不遂;或郁痰胸满饱胀,懊憹烦闷;或气逆不利,倚肩喘息;或暑气呕吐,兼有痰涎;或外感呃逆而兼热者。如痰火呃逆,加葛根、
见《药材学》。为蛴螬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是指梅毒晚期出现的皮肤及脏腑病症。见《霉疮秘录》。又名杨梅痈漏,由梅疮毒邪侵入四肢骨骸关窍之中,走窜经络而成。初起筋骨疼痛,随处结肿,皮色如常,溃烂时色呈紫黑,腐臭不堪;甚者可致脑顶塌陷、鼻崩、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毛大丁草根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即二人上马。见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脑疽之易破者。见脑疽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土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即足牮法。详该条。
指人体津液的耗失与消亡。又称亡津。多因于误治(如误汗、误吐、误下)或热邪炽盛所致。
见名方类证医书大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