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橘皮汤

大橘皮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大橘皮汤

药方名称大橘皮汤

处方橘皮(三钱),滑石(四钱),茯苓(一钱半),木香槟榔猪苓泽泻白术,各一钱,官桂(半钱)、甘草(三分)。

功能主治治湿热内甚,心腹胀满,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滑泻。

用法用量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重订通俗伤寒论》:大橘皮汤

药方名称大橘皮汤

处方广陈皮3钱,赤苓3钱,飞滑石4钱,槟榔汁4匙(冲),杜苍术1钱,猪苓2钱,泽泻1钱半,官桂3分。

功能主治温化湿热。主湿温初起,湿重热轻,或湿遏热伏。

各家论述湿温初起,如湿重热轻,或湿遏热伏,必先用辛淡温化,始能湿开热透,故以橘术温中燥湿为君;臣以二苓、滑、泽,化气利溺;佐以槟榔导下;官桂为诸药通使。合而为温运中气、导湿下行之良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宣明论》卷八:大橘皮汤

药方名称大橘皮汤

处方橘皮1两(去白),木香1分,滑石6两,槟榔3钱,茯苓1两(去皮),木猪苓(去皮)半两,泽泻半两,白术半两,官桂半两,甘草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湿热内甚,心腹胀满,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加生钱5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宣明论》卷八

《赤水玄珠》卷七:大橘皮汤

药方名称大橘皮汤

处方滑石9钱,炙甘草1钱半,木香1钱半,槟榔1钱半,陈皮3钱。

功能主治感湿面肿上喘。

用法用量上分2帖。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七

伤寒总病论》卷二:大橘皮汤

药方名称大橘皮汤

处方橘皮1两半,生姜2两,枣24个,甘草半两,人参1分,竹茹半两。

功能主治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心中大烦,骨节苦痛,目运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入;亦主手足冷,呕哕。吐利后,胃中虚,膈上热,咳逆。

用法用量橘皮汤(《济生》卷二)、橘皮竹茹汤(《得效》卷四)。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二

《外台》卷二引《深师方》:大橘皮汤

药方名称大橘皮汤

别名人参

处方橘皮1两,甘草1两(炙),生姜4两,人参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伤寒呕哕,胸满虚烦不安。伤寒汗下后胃虚者。

用法用量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注意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准绳·类方》卷二:大橘皮汤

药方名称大橘皮汤

处方橘皮1钱半,厚朴(姜制)1钱半,猪苓1钱2分,泽泻1钱2分,白术1钱2分,槟榔1钱,赤茯苓1钱,陈皮1钱,半夏1钱,山楂肉1钱,苍术1钱,藿香1钱,白茯苓1钱,木香5分,滑石3钱。

功能主治湿热内甚,心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滑泄及水肿。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煎8分,食前服。

摘录《准绳·类方》卷二

《麻症集成》卷四:大橘皮汤

药方名称大橘皮汤

处方赤苓、橘皮槟榔茵陈泽泻木香、川朴、猪苓

功能主治湿热内攻,心腹胀痛,小便不利,大便泄泻,水肿。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猜你喜欢

  • 解毒退痈汤

    药方名称解毒退痈汤处方归尾、北柴胡、防风、大力子、赤芍、栀仁、甘草、乌药、薄荷、木通、楂肉、枳壳、桔梗、川连、连翘。功能主治痘疮收完之际,手足遍身成痈毒。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车前子涂方

    药方名称车前子涂方处方车前子不拘多少。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阴疝肿缩。用法用量汤调,涂肿处。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 鸭蛋汤

    药方名称鸭蛋汤处方生姜汁适量 鸭蛋1个(打碎,入姜汁内搅匀)功能主治治妇人胎前产后赤白痢。用法用量上二味,煎至八分,入蒲黄9克,煎五七沸,空腹时温服。摘录《济阴纲目》卷九

  • 赤茯苓饮

    药方名称赤茯苓饮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甜葶苈(纸上炒)1两,桑根白皮(锉)1两,当归(切,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细辛(去苗叶)1两,郁李仁(去皮尖,研如膏)1两,桂(去粗皮)1两。制法

  • 开结导饮丸

    药方名称开结导饮丸处方槟榔2两,甘遂2两,赤芍药2两,威灵仙2两,泽泻2两,葶苈2两,乳香(研)2两,没药(研)1两,牵牛5钱,大戟(炒)3两,陈皮4两。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湿热

  • 参杏膏

    《串雅外编》卷三:参杏膏药方名称参杏膏处方人参5钱,款冬花5钱,诃子5钱,贝母5钱,五味子5钱,桑白皮5钱,紫菀5钱,杏仁5钱,阿胶5钱,茯苓5钱,甘草5钱。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止

  • 内消浸酒

    药方名称内消浸酒处方鲜仙人掌250g羌活30g 炒杏仁30g 白酒1000ml炮制将上述3味药材捣成粗末,装入纱布袋中,放入干净的瓶子内;倒入酒浸泡,密封;7日后开封,去掉药袋,过滤备用。功能主治清热

  • 肉豆蔻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肉豆蔻散药方名称肉豆蔻散处方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焙.八两),茴香(炒)、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脐)、诃子皮,各二两;干姜(炮)、厚朴(去粗皮.姜炒)、

  • 保婴艾叶汤

    《普济方》卷三九六:保婴艾叶汤药方名称保婴艾叶汤处方陈艾叶(炒)1两,当归1两,干姜半两,木香半两,厚朴(制)半两,肉豆蔻半两,草果半两,良姜1两,丁香1两,甘草5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冷痢肚痛

  • 白头翁汤

    《伤寒论》:白头翁汤药方名称白头翁汤处方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来源本方证是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而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