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臭茉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亦名胎前暑泻。多因孕后内伤生冷之湿,外受暑热之邪,湿热损及肠胃,症见泄泻如水,烦渴尿赤,自汗面垢等。由于耗伤津液,则易伤胎。治宜清暑去湿,并需注意安胎。方用藿香正气散
出《幼科金针》。即小儿积证。见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吴茱萸之简称,详该条。
心包络的简称,详该条。
证名。指泄泻由肺中燥火引起者。《医学传灯·泄泻》:“又有肺燥作泻者,人所不知,秋伤于燥,内热咳嗽,肺中之火无处可宣,传于大肠,故令作泻。”治宜清肺润燥,用清金润燥汤。
阳证似阴的证候。症见恶寒,但不欲盖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热,下利纯水,但夹燥粪或矢气极臭者;脉沉,但重按弦滑有力;并见烦渴、咽干、口臭、舌苔白干、小便黄等。多因外感邪气化热传里,阳盛格阴所致。
指臂之上骨,即桡骨。《灵枢·经脉》:“循臂内上骨下廉。”
指手太阴肺经的经气衰竭。主要证候是爪甲枯,毛发焦折。《灵枢·经脉》:“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
见鼠疫约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