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仲景全书条。
出《肘后方》。为皂荚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又名《仁斋直指方论》、《仁斋直指方》。26卷。宋·杨士瀛撰于1264年。这是一部以介绍内科杂病证治为重点的临床综合性医书,作者据证释方,摘取诸家效方,参以家传经验,区别不同的病证,对证施方,在治
耳鸣的一种。《诸病源候论·耳鸣候》:“此为血气虚损,宗脉不足,病苦耳鸣嘈嘈。”《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耳鸣脉数,黑瘦人属血虚。”治宜养血调肝,如四物汤加减。参见耳鸣条。
病名。即上消。《证治要诀·三消》:“上消消心,心火炎上,大渴而小便多。”“消心之病,往往因欲饮食过多,及食啖辛热,饮引既多,小便亦多。当抑心火使之下降,自然不渴,宜半夏泻心汤。”参见上消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肺受邪热所致的病症。《素问·刺热篇》:“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青娘子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明·李中梓撰,清·尤乘增辑。2卷。刊于1667年。全书分列中风、虚劳、噎膈等十二种病证,各证摘录历代医书,分析病机、病因、症状、治法及处方。有论有方,以论为主。本书收入《士材三书》中。
针灸著作。一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杨氏在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已佚)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多种针灸文献编成。卷1摘录了《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