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唐松草

唐松草

药材名称唐松草

拼音Tánɡ Sōnɡ Cǎo

别名白蓬草、草黄连马尾连、土黄连

出处《晶珠本草》记载:吉合觉清热解毒。《如意宝树》记载:吉合觉清热,治疫疽。《形态比喻》记载:吉合觉为消炎药之王,生长在阳山石崖下,茎长微黄,叶状如玉瓶碎片,花状如金色的豆荚,花蕊象蓬松的麝毛;果实状如香旱芹籽(藏药音译名:斯拉嘎保),果尖状如铁钩;根黄色含红色汁液,味微苦,功效清热解毒,分清浊,为清诸热的甘露。让钧多吉说:吉合觉清热。

据查证,毛茛科唐松草属(Thalictrum L.)植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alictrum aquilegifolum L.var.sibiricum Regel et Tiling[T.comtortum L.l;T.aquilegifoliumL.subsp.asiaticum(Nakai)Kitag.]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挖根茎及根,除去地上茎叶,洗去泥土,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全株无毛。茎直立,有分枝。叶互生;叶柄长4.5-8cm,有鞘;托叶膜质,不裂;基生叶在开花时枯萎;茎生叶为三至四回三出复叶;叶片长10-30cm,小叶草质,顶生小叶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5-2.5cm,宽1.2-3cm,先端圆或微钝,基部圆楔形或圆形,3浅裂,裂片全缘或有1-2牙齿;侧生小叶多斜楔形,叶背面脉稍隆起;上部叶几无柄。单歧聚伞花序伞房状,分枝多,有多数密集的花;花两性,花梗长4-17cm,萼片4,花瓣状,宽椭圆形,长3-3.5mm,白色,或淡紫色,时落;花瓣无;雄蕊多数,长6-9mm,花丝上部宽下总结线状,花药长圆形,长约1.2mm,先端钝;心皮6-8,有长柄,花柱短,柱头生于腹面。瘦果倒卵形,长4-7mm,有3条宽纵翅,基部变狭,果柄长3-5mm,宿存花柱甚短。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草原、山地林边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不北、华北及山东、浙江。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凉爽湿润环境,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和腐殖壤土生长为好。

栽培技术,用分株、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将根际可地下茎发生的萌蘖切下栽植,使其形成独立的植株。可在3月中旬按行株距45cm×30cm开穴栽种。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在3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条播或撒播,覆土1cm,1hm2播种量12kg。播后保持土壤湿润,20天出苗,苗高6cm左右,按和株距45cm×30cm定植,以后进行松土,除草。

性状性状鉴别:干燥根茎上端有多数芦头,每个芦头粗约4mm,基上残留茎苗痕迹,并常包,有鳞叶薄片。根茎长形,外表棕褐色腹面密生成束的须根,形如马尾;须根长13~25cm,粗2~3mm,外表红黄色或金黄色,有光泽,具纵向细纹,老栓皮及皮层往往呈环节状脱落,尚未剥落者,以手搓之即脱。体轻,质脆易断。根茎断面外圈棕褐色,内有黄色的木质心;须根断面深黄色,外表为一薄层金黄色的外皮。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内皮层细胞一列,木质部由导管及纤维组成。3~4束,中央为一束纤维。

粉末鉴别:黄绿色。木纤维成束,黄色或黄棕色,呈长梭形,末端尖,长200μm,直径14~22μm,孔沟较密。皮层细胞纵断面观呈类长方形或类圆多角形,直径25~66μm,壁薄。木栓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大小不一、排列较整齐。根茎表皮细胞表面观呈类长方形,直径24~48μm,壁稍厚。木薄壁细胞单个散在,淡黄色,呈长条形,末端钝圆或稍尖长70μm,直径10~14μm,壁略厚,微木化,有细小纹孔。导管为梯纹或网纹导管,长80~100μm,直径6~14μm。

化学成分本品须根中含有小檗碱(berbe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N-去甲唐松草替林(N-desmethylthalistyline)及5-氧-去甲唐松草替林(5-O-demethylthalistyline)。

药理作用小檗碱具有抗菌作用,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贝加尔唐松草总生物碱有抗肿瘤作用。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心;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热病心烦;湿热泻痢;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制成糖浆。外用:知量,研末调敷。

制剂丸剂。

复方如意珍宝丸:藏红花35g,豆蔻35g,丁香35g,香旱芹35g,黑种草35g,金礞石35g,螃蟹35g,诃子35g,毛诃子35g,甘草40g,短穗兔耳草40g,乳香40g,决明子40g,黄葵于40g,肉豆寇60g,天竺黄10g,草果10g,珍珠100g,牛黄50g,牦牛角500g,余甘子50g,麝香30g,白檀香30g,沉香30g,紫檀香400g,肉桂皮25g,广木香20g,青木香20g。荜茇35g,高良姜35g。粉碎成细粉,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早晚各服1次,每次1.5~2g。用于中风神经性的腰腿痛,白脉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鹤虱风

    《中药大辞典》:鹤虱风药材名称鹤虱风拼音Hè Shī Fēnɡ别名野萝卜(《分类草药性》),山萝卜(《中国药植志》)。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的全草。6~8月开花时采收,晒

  • 灵香蒿

    药材名称灵香蒿拼音Línɡ Xiānɡ Hāo别名零陵香[山西]、五月霜来源菊科香青属植物稀毛香青Anaphalis hancockii Maxim.,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阴干用。性味苦、

  • 吊干麻

    《中药大辞典》:吊干麻药材名称吊干麻拼音Diào Gān Má别名马断肠、萝卜药、大马桑、酸枣子藤(《中国经济植物志》),老虎麻(《贵州草药》),苦树皮、菜药、棱枝南蛇藤、大钓鱼竿

  • 甜根子草

    药材名称甜根子草拼音Tián Gēn Zi Cǎo英文名Rhizome of Wild Sweetcane别名割手密出处始载于《亚洲文会会刊》。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甜根子草的根茎及秆。拉丁植物动

  • 草问荆

    药材名称草问荆拼音Cǎo Wèn Jīnɡ别名马胡须来源药材基源:为木贼科植物草问型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quisetum pratense Ehrh.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 菱茎

    《中药大辞典》:菱茎药材名称菱茎拼音Línɡ Jīnɡ出处《本草推陈》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茎。夏季开花时采收。性味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胃溃疡及多发性疣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鸭头

    《中药大辞典》:鸭头药材名称鸭头拼音Yā Tóu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头。功能主治《别录》:"煮服,治水肿,通利小便。"复方治阳水暴肿,面赤,烦躁,喘急,小便涩

  • 野菱

    药材名称野菱拼音Yě Línɡ别名刺菱、菱角出处1.《纲目》云:“野菱自生湖中,叶、实俱小,其角硬直刺人,其色嫩青老黑。”2.《纲目拾遗》记载:“刺菱乃小菱也,生杭州西湖里,六桥一带多有之,以其四角尖

  • 风箱树根

    《中药大辞典》:风箱树根药材名称风箱树根拼音Fēnɡ Xiānɡ Shù Gēn别名水杨梅蔃(《本草求原》),杨梅树根(《福建中医验方》),水杨梅根(《岭南草药志》)。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

  • 白三七

    药材名称白三七拼音Bái Sān Qī别名打不死、还阳参、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用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