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启脾丸

启脾丸

《中国药典》:启脾丸

药方名称启脾丸

处方人参100g白术(炒)100g茯苓100g甘草50g陈皮50g山药100g莲子(炒)100g山楂(炒)50g 六神曲(炒)80g麦芽(炒)50g泽泻50g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大蜜丸;味甜。

炮制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百一选方》卷二:启脾丸

药方名称启脾丸

处方人参白术青皮(汤洗,去瓤)神曲(炒)麦芽(炒)陈皮(汤洗,去瓤)厚朴(去粗皮,锉,姜制一宿,炒)缩砂仁干姜(炮)各30克甘草(炒)4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气不升降,中满痞塞,心腹膨胀,肠鸣泄泻,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时细嚼,用米饮汤送下。

摘录《百一选方》卷二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一引《经验良方》:启脾丸

药方名称启脾丸

处方人参(去芦)白术(土炒)白茯苓(去皮)干山药莲肉各30克山楂(蒸,去核)甘草(蜜炙)陈皮泽泻各15克

制法上各为细末,荷叶煮汤,以炊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消食和中。治小儿伤食,呕吐泄泻,腹胀腹痛,小儿疳积,面黄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70~90丸,食后用米饮送下。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一引《经验良方》

猜你喜欢

  • 两生汤

    药方名称两生汤处方肉桂2钱,附子1钱,熟地2两,山茱萸1两。功能主治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或食之一日至3日而尽情吐出者。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吐减半,再剂而吐更减,连服4剂则吐止矣,服10剂而全愈也。

  • 安气汤

    药方名称安气汤处方人参5分,五味子9分,麦冬1钱,酸枣仁1钱(炒,研),山药1钱,茯苓1钱,阿魏1钱。功能主治弱人肾虚不能纳气,气不归元而喘。用法用量煎成,冲化阿胶服。摘录《简明医彀》卷四

  • 玄麦甘桔颗粒

    药方名称玄麦甘桔颗粒处方玄参400g麦冬400g甘草400g桔梗400g性状为浅棕色的颗粒;味甜。炮制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

  • 白绿丹

    药方名称白绿丹处方人中白1钱(煅),铜绿3分,麝香1分,蚯蚓2条(葱白汁浸,火炙,为末)。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功能主治走马牙疳。用法用量敷之。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二

  • 三才封髓丹

    药方名称三才封髓丹处方天门冬(去心)熟地黄人参(去芦)各15克黄柏90克 缩砂仁45克甘草22.5克(炙)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滋阴降火,养血固精。治阴虚火炎,梦遗失精,头晕

  • 定痛当归散

    药方名称定痛当归散别名定痛散处方当归2两,川芎2两,赤芍药2两,白芍药2两,熟地2两,羌活2两,独活2两,牛膝2两,续断2两,白芷2两,杜仲2两,川乌(炮)1两,乳香1两,没药1两,肉桂1两,南木香5

  • 草乌头丸

    《千金翼》卷十五:草乌头丸药方名称草乌头丸处方乌头15分(炮,去皮),大黄5分,干姜5分,厚朴(炙)5分,吴茱萸5分,芍药5分,前胡5分,芎藭5分,当归5分,细辛5分,桂心5分,蜀椒3分(去目闭口者,

  • 款冬花膏

    《传信适用方》卷一:款冬花膏药方名称款冬花膏处方人参白术款冬花(去梗)甘草(炙)川姜(炮)钟乳粉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丸,每丸重3克。功能主治温补肺气,化痰止嗽。治肺虚咳嗽。用法用量每次服1丸,空

  • 酒调散

    《眼科全书》卷五:酒调散药方名称酒调散处方当归、川芎、赤芍、黄芩、栀子、木通、防风、龙胆草、大黄。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白陷鱼鳞外障。用法用量老酒调下。摘录《眼科全书》卷五《幼幼新书》卷十八引《玉诀》

  • 保婴稀痘方

    药方名称保婴稀痘方处方羌活6分,麻黄6分,生地4分,黄柏4分,升麻4分,甘草4分,黄连4分,归身4分,防风3分,川芎3分,黄芩(酒洗)3分,藁本3分,柴胡3分,干葛3分,苍术3分,红花2分,细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