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狗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阴蚀。详该条。
出《尔雅·郭璞注》。即莲子,详该条。
病名。又名风弦赤烂、胎风赤烂。新生儿或婴儿眼弦赤烂。多因胎毒或由脾胃蕴积湿热,复感风邪,风与湿相搏,结于眼弦而发,或由椒疮涩痒揉擦太过而致睑缘糜烂,胶粘。治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湿重用除湿汤;热毒重者
病证名。①指桂枝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证象阳旦。”成无己注:“阳旦,桂枝汤别名也。”《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旁注:“即桂枝汤。”②指桂枝汤证兼见心
见宋·伍起予《外科新书》。是研究体表病证的病因、病机、治法为主的专门学科。
出《庄子》司马彪注。即橡实,详该条。
病证名。见《女科备要》。即经水不止,身发肿满。详该条。
医案著作。清·马元仪撰于1713年。本书包括伤寒、杂病、妇科等治案。治疗上着重调和营卫,从气机论治。对病情分析较细致全面。
见麻科合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