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合掌消

合掌消

《中药大辞典》:合掌消

药材名称合掌消

拼音Hé Zhǎnɡ Xiāo

别名土胆草(《中医药实验研究》),合掌草、神仙对坐草(《湖南药物志》),硬皮草、合同硝(《江西草药》)。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萝藦科植物合掌消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50厘米,光滑无毛,茎、叶呈绿白色。叶对生,无柄;倒卵状长圆形,长3~6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稍狭,两侧略下延,呈短耳状而抱茎;背面脉纹明显。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冠辐状,5裂,内面有毛;副冠5,具肉质小片,短于花药;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相连呈筒状;雌蕊由2心皮组成。蓇葖果圆柱状狭披针形,长约6厘米,基部狭而上部渐尖。花期8~9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或荒地。分布江苏、河北、山东、江西、湖南等地。

性味《湖南药物志》:"微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祛风湿,消肿解毒。治急性胃肠炎,急性肝炎,风湿痛,偏头痛,便血,痈肿,湿疹。

①《植物名实图考》:"根:消肿,追毒。"

②《湖南药物志》:"全草:祛风,消肿,行气。"

③《江西草药》:"根:行气活血,消肿解毒。治乳痈,睾丸肿痛,湿疹,偏头痛,急性肝炎,急性胃肠炎,月经不调,腰腹胀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与鸡蛋、瘦猪肉蒸食。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急性肠胃炎:鲜合掌消根五钱至一两。捣烂,加冷开水一碗擂汁服。

②治急性肝炎,睾丸肿痛:合掌消根一两。水煎服。

③治偏头痛:合掌消根五至七钱.水煎汁,以药汁同鸡蛋二个煮熟服。

④治大便下血:合掌消根一两,瘦猪肉四两。水煮服。

⑤治阳性肿毒:合掌消根研极细末,蜂蜜或鸡蛋白调和敷于患处。

⑥治湿疹出粘水:合掌消根研极细末,麻油调和,涂搽患处。(①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⑦治风湿关节痛:合掌消根一两,千年拔根三钱,瘦猪肉四两。酒水各半同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⑧治跌打扭伤:合掌消根适量,研末。每服二钱,酒送服,每日二次。(《江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合掌消

药材名称合掌消

拼音Hé Zhǎnɡ Xiāo

英文名Root of Amplexicaul Swallowwort

别名土胆草、合掌草、神仙对座草、硬皮草、合同硝、肿三消、牛皮消、扶地龙、水马尾、抱茎白前、野豆蕉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合掌消,江西山坡有之。独茎脆嫩如景天。叶本方末尖,有疏纹,面绿,背青白,附茎攒生,四面对抱,有如合掌,故名。秋时梢头发细枝,开小紫花,五瓣,绿心,子繁如罂粟米粒。根有白汁,气臭。

来源药材基源:为萝藦科。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nanchum amplexicaule( Sieb.et Zucc) Hemsl. Var. castaneum Makino[Vincetocicum am-plexicaule Sieb. Et Zucc. Var. castaneum Kitag.]2.Cynanchum amplexicaule (Sieb. Et Zucc.) Hemsl.[Vincetoxicum amplexicaule Sieb. Et Zuc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1.紫花合掌消,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50—100cm。全株含白色乳液;除花萼、花冠被有微毛外,余皆无毛。根须状,形似白薇而较疏。叶对生,无柄;叶片薄纸质,倒卵状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下延近抱茎,上部叶小,长1.5-2.5cm,宽7-10mm,下部叶大,4-6cm,宽2-4cm。多歧聚伞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直径约5mm;花冠紫色;副花冠5裂,扁平;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蓇葖单生,剌刀,长约5cm。花期春,夏季之间,果期秋季。2.黄绿花合掌消本种与紫花合常消的区别为;花黄绿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坡草地、田边、湿草地或沙滩草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2.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等地。

性状(1)紫花合常消 根茎圆柱形,粗短,呈结节状,上面有圆形凹陷的茎痕或残存茎基,下面簇生多数细而长的根。根长约20cm,直径不及1mm,弯曲,表面黄棕色,具细纵纹。质较脆,易折断,断而平坦。气特异,味微苦。(2)黄绿花合掌消 与紫花合掌消类同。

化学成分黄绿花合掌消根中含甾体甙成分。分离到白前甙元(glaucogenin)B和白前甙元-C-单-D-黄花夹竹桃糖甙(glaucogenin-C-mono-D-thevetoside)。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湿;活血消肿。主风湿痹痛;偏头痛;腰痛;月经不调;乳痈;痈肿疔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根:消肿,追毒。

2.《湖南药物志》:全草:祛风,消肿,行气。

3.《江西草药》:根:行气活血,消肿解毒。治乳痈,睾丸肿痛,湿疹,偏头痛,急性肝炎,急性胃肠炎,月经不调,腰腹胀痛,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粘鱼须

    药材名称粘鱼须拼音Nián Yú Xū别名龙须菜(《救荒本草》),鲇鱼须草(王安卿《采药志》),金岗薛(《简易草药》),鲢鱼须(《湖北志》),倒钩刺(《中药志》),粘鱼须菝葜(《山

  • 姬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姬蕨药材名称姬蕨别名冷水蕨来源蕨类姬蕨科姬蕨Hypolepis punctata (Thunb.) Mett.,以全草、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

  • 乌梅

    《中国药典》:乌梅药材名称乌梅拼音Wū Méi英文名FRUCTUS MUME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h.)Sieb .et Zuc

  • 苦瓜叶

    《中药大辞典》:苦瓜叶药材名称苦瓜叶拼音Kǔ Guā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叶片,夏、秋采收。化学成分新鲜叶含苦瓜素。药理作用苦瓜素可能即系喷瓜素,后者有二种异构体,β-

  • 狗尾巴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尾巴参药材名称狗尾巴参拼音Gǒu Wěi Bɑ Shēn别名距花万寿竹、倒竹散来源百合科万寿竹属植物距花万寿竹Disporum calcaratum D. Don,以根状茎入药。

  • 挖耳草根

    《中药大辞典》:挖耳草根药材名称挖耳草根拼音Wā ěr Cǎo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菊科植物烟管头草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挖耳草"条。性味《分类草药性》:"味

  • 复叶披麻草根

    药材名称复叶披麻草根拼音Fù Yè Pī Má Cǎo Gēn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复叶披麻草的根。秋、冬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

  • 盐麸树白皮

    药材名称盐麸树白皮拼音Yán Fū Shù Bái Pí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已去掉栓皮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

  • 星蕨

    药材名称星蕨拼音Xīnɡ Jué英文名Common Microsorium别名二郎剑、尖凤尾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星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rosor

  • 锈毛白枪杆

    药材名称锈毛白枪杆拼音Xiù Máo Bái Qiānɡ Gǎn别名跳皮树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锈毛样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axinus ferruginea Lingelsh采收和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