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医醇賸义

医醇賸义

综合性医书。4卷。清·费伯雄撰于1863年。作者原撰《医醇》24卷,后毁于兵火。晚年追录约得十之二三,为《医醇賸义》。汇录作者平生治疗心得,分为中风、中寒三气(暑、热、湿)秋燥、火症、虚劳关格咳嗽痰饮、疟症、黄瘅消渴、痹症、肿胀下利、诸痛等门。每门先为总论,继载自制方,后附成方。总论中剖析病因、病机治则,多有独到之见。如谓中风“邪害空窍”,指空窍毛窍腠理劳伤门之七伤,当指七情偏胜之伤;治疗下利,强调“外感多有主病,内伤各有主经”;人身诸痛病因有风、寒、火、气之不同,而“其为气滞血瘀则一”。其于治法,主张不拘泥古人成法,亦不趋奇立异,而宜通变化裁,归于平正。自制诸方,皆效验实用。建国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杉木皮

    出《分类草药性》。即杉皮,详该条。

  • 白花箭

    见《修订增补天宝本草》。为杏叶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 胎喘

    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喘。详该条。

  • 三白饮

    《古今医鉴》卷三方。鸡子(用清)一个,白蜜一大匙,芒硝三钱。以凉水调和饮服。治伤寒时气,热极狂乱;并治发热不退。

  • 王惠源

    【介绍】:见王宏翰条。

  • 天牝

    鼻之别名。《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为肺窍,又曰天牝。”详鼻条。

  • 大力王

    见《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为飞廉之别名,详该条。

  • 面黑子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又名黑痣、黑子。由肾经浊气滞结皮肤而成。多发于面部。呈黑褐色之扁平隆起,散在分部,小者如黍,大者如豆,有时表面可生硬毛;对生长迅速,或突然增大的中老年患者,应考虑有恶变

  • 煅淬

    中药炮制法之一。药材经火煅红后,立即投入水内或醋内。矿物类药物如磁石、代赭石、自然铜等多用此法。能使该药物质地松脆,易于研碎。

  • 五脏之长

    肺在体腔脏腑中位居最高,真气的充养全身,水谷津液的敷布,都必须依赖肺气呼吸宣化,故肺为五脏之长。《素问·痿论》:“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张志聪注:“脏真高于肺,朝百脉而行气于脏腑,故为脏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