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鸡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王世隆条。
眼科病证。出《银海精微》。又名垂帘翳、垂帘膜、赤脉下垂。多由肺肝风热,脉络壅滞或椒疮失治所致。初起,黑睛上缘轮白之际有细小血丝,似帘垂向黑睛,血丝渐次向下延伸,变宽增厚,掩盖瞳神。赤丝尽头常有细小星翳
①《证治准绳·幼科》集四方。升麻、葛根、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紫草(或红花)、甘草。为粗末,每服三至五钱,加生姜,水煎服。治小儿痘疮已出不均,或吐泻热渴。②《张氏医通》卷十五方。人参芦、白术芦、茯苓
【介绍】:明代医家。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曾任太医院院判。与杨文翰共同编纂《奇效良方》一书(此书原为董宿汇集而未及完成的方书)。
抑制肝气偏盛的治法。适用于:①肝旺脾虚而见两胁胀痛,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②肝气盛而见胸闷胁痛,急躁易怒,身窜痛。常用药物如青皮、柴胡、金铃子、广木香、佛手等。
【介绍】:唐代医生。京都(今陕西西安)人。不知姓,名元颃,善医。据载:一妇误食一虫,常疑而成疾,每治不效。清元颃诊治,元颃知其所患,请其夫选谨密者一人,预戒之:“今以药吐泄,但以盘盂盛之,当吐之时,但
补法之一。用甘缓平和的药物缓缓调补,促使正气逐渐恢复,亦即慢病缓治之意,故称。例如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均属缓补范围。
反治法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寒凉药治热证,反佐以热而发挥作用。例如实热证热郁于里,出现四肢厥逆的假寒症状时,服用寒凉药常被吐出,佐以温热药或寒药热饮,则不格拒。《素问注证发微》:“寒以治热,
见《云南中草药》。为灯盏细辛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