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光明

光明

经穴名。代号GB37。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腿痠痛,下肢痿痹,偏头痛目痛,夜盲,近视癫痫,乳部胀痛;以及白内障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②经外奇穴名。出《银海精微》。位于眉毛中点,正视时直对瞳孔。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翳,以及面神经麻痹等。沿皮刺0.3~0.5寸。③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攒竹,见该条。

猜你喜欢

  • 色厥

    厥证之一。指因纵欲过度致厥者。《类证治裁·厥症》:“色厥乃纵欲竭情,精脱于下,气脱于上。独参汤。”参厥证条。

  • 寒疟

    病名。疟疾之一。《素问·疟论》:“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①指寒邪内伏,秋凉而发者。《证治汇补·疟疾章》:“纳凉之风寒,沐浴之水寒,先伏于腠

  • 成和郎

    宋代医官职称。录属翰林医官院,其职位在大夫之下,官阶从七品,系以原军器库之副使改任本官职。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外郁

    指六气所致之郁证。《不居集·诸郁》:“外郁者,六气之郁也。六气伤人,皆有传变,由轻及重。惟外郁之症,只在本经,聚而不散,有失升降变化之权,胶结不开,厌厌有似虚损痨瘵之症。”又:“此外郁之类损者,盖气血

  • 遏蓝菜

    出《救荒本草》。为菥蓂之别名,详该条。

  • 疹毒

    小儿斑驳发疹的病因。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凡小儿斑驳疹毒之病,俗言疹子,是肺胃蕴热,因时气熏发于外”所致。治宜宣肺解毒,用银翘散加减,辛凉透毒。

  • 暴露赤眼生翳

    病名。《银海精微》:“(黑睛)暴露者痛而生翳。”类今之暴露性角膜炎。

  • 筋癫疾

    病名。指癫病深入于筋者。《灵枢·癫狂》:“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参见癫条。

  • 消肾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三。即肾消、消浊。详该条。

  • 老鸹头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半夏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