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保和汤

保和汤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保和汤

药方名称保和汤

处方知母贝母天门冬麦门冬款花各9克天花粉薏仁五味子各6克 粉草 兜铃紫菀百合桔梗各3克阿胶当归地黄各12克紫苏薄荷各4克

制法上药研成粗末。

功能主治主劳证久嗽,肺燥成瘘者。

血盛,加蒲黄、茜根、藕节大蓟小蓟、茅根;痰盛,加南星、半夏橘红茯苓枳壳枳实;热盛,加大黄、山栀、黄连黄柏黄芩连翘;风盛,加防风荆芥、旋复、甘菊细辛、香附子;寒盛,加人参、芍药、桂皮麻黄、腊片;喘甚,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苏子、卜子、葶苈子。

用法用量用水7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加饴糖1匙入药汁内,食后服。可与保真汤相间服之。

备注《十药神书》(陈修园注本)中此方有杏仁百部,无麦门冬

摘录《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修月鲁般经》引《劳证十药神书》(见《医方类聚》卷一五○):保和汤

药方名称保和汤

别名保肺汤、保真汤

处方知母3钱,贝母3钱,天门冬3钱,麦门冬3钱,款花3钱,天花粉2钱,薏仁2钱,五味子2钱,粉草1钱,兜铃1钱,紫菀1钱,百合1钱,桔梗1钱,阿胶1分半,当归1分半,地黄1分半,紫苏半分,薄荷半分。

制法上各味依常法修制成粗末。

功能主治止嗽宁肺,润肺清火。主劳证久嗽,肺燥成痿者;咳血、呕血、吐血。

用法用量保肺汤(《杏苑》卷五)、保真汤(《证治宝鉴》卷六)。本方改为丸剂,名“保和丸”(见《血证论》)。《十药神书》(陈修园注本)有杏仁百部,无麦门冬

血盛,加用蒲黄、茜根、藕节大蓟小蓟、茅根;痰盛,加用南星、半夏橘红茯苓枳壳枳实;热盛,加用大黄、山栀、黄连黄柏黄芩连翘;风盛,加用防风荆芥、旋复、甘菊细辛、香附子;寒盛,加用人参、芍药、桂皮麻黄、五味、腊片;喘盛,加用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苏子、卜子、葶苈子。

各家论述血证论》:方用饴、胶、地、归、百合百部甘草紫菀、花粉、款冬,大生津液以润肺;五味、天冬知母以清肺火;犹恐外寒闭之,则火郁而不清,故佐以姜、苏、薄荷以疏解其郁;痰饮滞之,则火阻而不降,故用贝母、苡仁以导利其滞。郁解滞行,火清肺润,咳嗽愈而痿燥除。

摘录《修月鲁般经》引《劳证十药神书》(见《医方类聚》卷一五○)

《镐京直指》:保和汤

药方名称保和汤

处方制川朴1钱(炒),炒莱菔子4钱(包),炙枳壳3钱,姜半夏2钱,炒神曲3钱,赤苓3钱,山楂肉3钱,陈皮1钱5分。

功能主治调中消食。主痢由食积,脾胃不运,饱闷嗳腐。

摘录《镐京直指》

医学心悟》卷三:保和汤

药方名称保和汤

处方麦芽1钱,山楂1钱,卜子1钱,厚朴1钱,香附1钱,甘草5分,连翘5分,陈皮1钱5分。

功能主治伤食心痛。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保和丸”(见《笔花医镜》)。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医学心悟》卷三:保和汤

药方名称保和汤

处方知母(蒸)5分,贝母2钱,天冬(去心)3钱,麦冬(去心)1钱,苡仁5钱,北五味10粒,甘草8分,桔梗8分,马兜铃8分,百合8分,阿胶(蛤粉炒成珠)8分,薄荷2分。

功能主治清火降痰。主肺痿久咳不已,时吐白沫如米粥者。肺津不足,痰凝火郁,肺痿咳嗽。

用法用量方中天冬用量原缺,据《血证论》补。

虚者,加人参

各家论述血证论》:肺经之津足,则痰火不生,而气冲和。若津不足,则痰凝火郁,痿咳交作,而气失其和矣。方用饴糖甘草阿胶,补胃以滋肺津;复加清火、祛痰、敛浮、解郁之品,凡以保护肺金,使不失其和而已。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惹崖尊生》卷九:保和汤

药方名称保和汤

处方苍术厚朴白术山楂神曲麦芽半夏茯苓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停食积火,腹痛而泻,泻后痛减。

摘录《惹崖尊生》卷九

《证治宝鉴》卷六:保和汤

药方名称保和汤

处方生地、人参茯苓、熟地、五味子当归白芍知母黄柏地骨皮黄耆赤芍、赤苓、炙草、陈皮柴胡、萸肉、天冬麦冬

功能主治止嗽宁肺。主虚劳咳嗽。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证治宝鉴》卷六

简明医彀》卷四:保和汤

药方名称保和汤

处方知母2钱,贝母2钱,天冬2钱,麦冬2钱,冬花蕊2钱,天花粉1钱,苡仁1钱,五味子1钱,当归1钱,生地1钱,桔梗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嗽痰肺痿诸证。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1片,水煎,化入阿胶1钱,饴糖数匙服。

嗽甚,加紫菀百合;润肺,加瓜蒌仁、杏仁;火盛,加黄芩黄连薄荷栀子竹茹;失血,加蒲黄(炒黑)、茜根、藕节小蓟;喘,加真苏子、桑皮、橘红沉香

摘录简明医彀》卷四

《医统》卷七十六:保和汤

药方名称保和汤

处方厚朴(姜制)8分,大腹皮(黑豆水洗)8分,半夏(制)8分,陈皮(去白)8分,柴胡5分,枳壳5分,甘草5分,生姜3钱(煨)。

功能主治中瘴气,发热呕吐,腹满不食。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医统》卷七十六

《杏苑》卷四:保和汤

药方名称保和汤

处方橘皮(去白)1钱5分,茯苓1钱5分,半夏1钱2分,南星1钱,山栀仁(炒)、白术1钱,黄芩(炒)1钱,甘草5分,生姜5片。

功能主治嘈杂或食后腐作酸臭,心中烦杂者。

用法用量方中山栀仁用量原缺。

如热甚,加青黛5分。

摘录《杏苑》卷四

医方简义》卷二:保和汤

药方名称保和汤

处方神曲3钱,茯神3钱,北沙参3钱,白芍1钱,广皮1钱,山楂炭3钱,藿香1钱半。

功能主治霍乱愈后调养脾胃。主

用法用量上加荷叶1角,水煎服。

摘录医方简义》卷二

猜你喜欢

  • 酒煎汤

    《卫生总微》卷十一:酒煎汤药方名称酒煎汤处方甘草半两(炙)。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肠胃虚冷,泄泻不止,变成白利。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半盏,去滓温服。赤多者,加黑豆10粒

  • 大芎犀丸

    药方名称大芎犀丸处方川芎2两,生犀屑3分,防风半两,白菊花(邓州者)3两,香白芷(略炒)半两(蔡州者,锉细),细辛(华荫者,去苗)1分,甘草(炙)1分,龙脑(研)1钱。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半弹子大

  • 茯苓杏仁甘草汤

    药方名称茯苓杏仁甘草汤别名茯苓汤、茯苓杏仁汤处方茯苓3两,杏仁50,甘草1两。功能主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湿温,两胫逆冷,胸满头眩重疼,妄言多汗,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用法用量茯苓汤(《千金》卷十

  • 巴豆涂方

    药方名称巴豆涂方处方巴豆(去皮,生用)1分,酽醋1合。制法上药先以新布揩令赤,于故沙盆内,用醋磨巴豆如稀膏。功能主治疬疡风,面颊颈项忽生斑驳如癣。用法用量涂于患上。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 苁蓉木瓜煎丸

    药方名称苁蓉木瓜煎丸处方肉苁蓉(以酒浸净,刮去皴皮及沙石,细切,焙干,捣罗为末)500克牛膝(去苗,酒浸,锉,焙干,捣罗为末)240克菟丝子(甜滑者,以水淘去浮者)135克(酒浸三五日,以软烂为度,沙

  • 吹鼻散

    《圣济总录》卷十五:吹鼻散药方名称吹鼻散处方芦荟龙脑(研)瓜蒂(捣)消石(研)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主脑风头痛。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于鼻中。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普济方》卷一九二:吹鼻散药方名

  • 败酱草膏

    药方名称败酱草膏处方鲜败酱草(洗净)10斤。制法上用净水80斤煮,煎至3小时后过滤,再煎煮浓缩成膏50两,加蜜等量贮存备用。功能主治解毒清热,除湿消肿。主毛囊炎、疖等化脓性皮肤病。用法用量每服2钱,1

  • 煎金饮

    药方名称煎金饮别名代赭石散处方代赭石。制法以代赭石为细末,水飞极细,晒干。功能主治小儿不拘阴阳证发痫者。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用真金煎汤调下,连进3服。摘录《普济方》卷三七六

  • 人参茯苓丸

    药方名称人参茯苓丸处方人参白茯苓(去黑皮)白术各75克 桂(去粗皮)干姜(炮)当归(切,炒)甘草(炙,锉)芎藭黄耆(锉)各60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5克制法上药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

  • 蚕沙汤

    药方名称蚕沙汤处方蚕沙4两(炒)2两,巴戟(去皮)2两,川楝肉2两,马蔺花2两(去梗)。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迎风有泪。用法用量每服2钱,无灰酒调下,不拘时候。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