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伏气温病

伏气温病

病名。指感受外邪后,蕴伏于里,或因平素内热,复为新邪诱发的一类温病。大多初起即以里热为主,与新感温病初起有表证者不同。伏气源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语。《温热经纬》卷二有《仲景伏气温病篇》。临床特征为病发即内热较重,或有显著化燥灼阴的气分血分征象。症见脉细数或沉数而躁,苔厚腻,或舌赤无苔,溺赤口渴发热等。治疗以清里热为主,又当密切顾及津液。参见温病、春温伏暑温疟等条。

猜你喜欢

  • 脱髎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三。即脱臼。详该条。

  • 太医

    古代医生职称。指专门为帝王和宫廷官员服务的医生。

  • 蒋良臣

    【介绍】:清医家。字亮工。金陵(今江苏南凉)人。博学多才,隐于医,于临证各科均有研究。就聘于滁守石公署中十余年。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余杭医生朱子升曾到公署种痘,效果良好,然朱氏秘术不传。数年后

  • 十干统运

    运气术语。指以十天干中每两干统一运。《素问·天元纪大论》:“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 时病

    即时令病。《时病论》:“时病者,乃感四时六气为病之证也。非时疫之作也。”所述时病系指一些季节性较强的感染性疾病。如春天的春温、风温,夏天的中暑、泄泻、痢疾,秋天的疟疾、秋燥、湿温,冬天的冬温、咳嗽、伤

  • 俞理初

    【介绍】:见俞正燮条。

  • 香丝菜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茴香茎叶之别名。详该条。

  • 王翰臣

    【介绍】:见王翃条。

  • 汤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家。东阳(今浙江东阳)人。祖父名民望,撰有《婴孩妙诀》2卷;父名麟,他继承祖业,尤精儿科。整理家传经验,撰有《博济婴孩宝书》20卷,曾刊于会稽,均佚。

  • 肉轮

    眼的五轮之一。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土轮。即眼睑。《银海精微》:“脾属土,曰肉轮。在眼为上下胞睑。”故眼睑疾患多与脾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