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发热不甚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病症。①阳明里实证的一种热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②指阴虚血虚
【介绍】:见冯时可条。
多由失血,过度劳神,或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所致。症见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眩晕,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脉细弱等,治宜补血安神。血为阴,故亦作心阴虚。详该条。
出《理虚元鉴》。指治疗虚劳病证,禁用燥烈、伐气、苦寒的药物。
病名。生于臀部的疮疡。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痤疿疮、风疳,即古之痤疿疮。多因暑天坐日晒几凳,或久坐阴湿之地,以致暑湿热毒,凝滞肌肤而成,初起臀部皮损如粟米或豆粒大丘疹,色红发痒,进而焮赤肿痛如火燎,
经穴名。代号LI18。出《灵枢·本输》。别名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颈外侧,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或于人迎穴后1.5寸处取穴(《针灸甲乙经》)。另说“在气舍后一寸半”《(千金要方》);“在
证名。出《金匮要略·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气。”指喉间痰鸣声连连不断,好象水鸡(即田鸡)的叫声。参见喉吤条。
证名。即实喘。指声高气粗而长,以呼出为快的症候。多由外感六淫,痰火水饮等袭肺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真喘者,其责在肺。……肺主皮毛而居上焦,故邪气犯之,则上焦气壅而为喘。气之壅滞者,宜清宜破也。
见《本草纲目》。为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红丝疔。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