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黑疸

黑疸

五疸之一。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多因酒疸女劳疸等日久不愈,肝肾虚衰,瘀浊内阻所致。症见身黄不泽,目青,面额色黑,心中懊憹,肤燥,爪甲不仁大便黑,膀胱急,足下热,脉浮弱;甚则腹胀,如有水状,面浮脊痛不能正立等。治宜扶正补肝肾为主,攻邪化瘀浊为辅。可用硝石矾石散等方。《杂病源流犀烛》用黑疸方合滋补肝肾药。本病可见于多种阻塞性黄疸疾病晚期。参见黄疸、五疸条。

猜你喜欢

  • 天灶丹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小儿丹毒之一,系手三阳经风热所致。丹发两臂或一臂。宜内服轻解散,外用柳灰散涂之。

  • 胃惊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 亚片

    见《随息居饮食谱》。即鸦片,详该条。

  • 补肾不如补脾

    治则。见宋·张子刚《鸡峰普济方》。脾肾二脏,一主先天,一主后天。脾是后天生化之源,是人身营养的根本,补益脾气能充分吸收水谷精微,精血得以旺盛,不但肾精得以充养,机体的各种功能也可以保持正常,抵抗病邪的

  • 伤力嗽

    病证名。指因持重过度,内伤脏腑气血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伤力嗽,兼有痰涎。用白术、知母、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麦冬、贝母、款冬花、花粉。”参见损嗽、咳嗽条。

  • 额汗

    证名。指头额局部多汗。《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称为额上汗出。分虚实二证,实证湿热者居多,虚证多为亡阳虚脱之候。《类证治裁·汗症》:“胃热上蒸,额汗发黄,小水不利者,五苓散加茵陈,甚则茵陈蒿汤利之。”

  • 谢玉琼

    【介绍】:清代医家。字昆秀,号璞斋,安城(今广西境内)人,精于儿科,善治痘疹,撰有《麻科活人全书》(1748年后改名《郑氏瘄科保赤金丹》或《郑氏瘄略》)。

  • 雉鸡蛋

    见《福建中草药》。为马骝卵之别名,详该条。

  • 楮桃

    见《本草纲目》。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

  • 肺风粉刺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即酒鼓鼻。详肺风及酒皶鼻条。参见粉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