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ST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鼷穴、面髎、谿穴。属足阳明胃经。阳蹻、任脉、足阳明之会。位于眶下缘与眼球之间,正视时直对瞳孔。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动眼神经下支及面神经肌支,并有眶下动、静脉分支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旁廷在腋下四肋间,高下正与乳相当,乳后二寸陷中。俗名注市,举腋取之,刺入五分,灸五十壮。主卒中恶,飞尸遁注,胸胁满。”即位于胸部第四肋间隙,乳头外开2寸,适与足太阴脾经
病证名。指过食生冷油腻所致的痞块。《医林绳墨·痞块》:“有因好食生冷油腻而食所得者,名曰痞积。”证见胸中满闷,膈塞不通等。参见痞条。
见《重楼玉鑰》卷上。即辛乌散,见该条。
【介绍】:上古时代巫医,相传为黄帝之臣。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桡腕关节脱位。详手掌根出臼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惟宜。安徽祁门人。曾学医于名医汪机,将汪机的弟子所录的汪机医案,编成《石山医案》(1519年)。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白道和黄道的交角平均为5°9′。
病证名。指精液稀少。见《辨证录·种嗣门》。又称少精。详该条。